white-endless-knot-buddhism-tibet-men_design.png  

「我們應該致力達成無欲的狀態。當我們有欲望,就意味著我們是匱乏的。匱乏和欲望是同一種東西。是欲望把我們困在受限的世界裏,欲望是喜悅的最大敵人!」——萊斯特·利文森

西元前527年,東方的佛陀闡明四聖諦——

人生是苦。

痛苦的根源是欲望。

欲望止息,痛苦就熄滅。

跟隨八正道就能止息欲望。

 2500年過去了,我們仍充滿欲望。從小社會就教育我們要有欲望,要渴望擁有東西,並努力工作來獲得它。如此我們就可能會幸福。

資本主義就建立在滋養對物質的欲望,以及要得到愛,必須通過財產、金錢、知識與權力才可能的觀念上。我們是被欲望和滿足所形塑出來的。

這並不令人驚訝:我們沒有學習到兩千年前耶穌基督所教導的愛的教誨。佛教和基督教的教義最終都指向了同樣的結論——要成為無欲的,不向外求取滿足,意即安住於我們的本然、完整與喜悅當中。

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真實本性就是永恆無盡、樂於付出的慈愛。當我們達到無欲的境界時,我們會感到好像我們擁有了一切。

萊斯特·利文森獲得了自己的明悟,進入了無欲的境界。

我們有幸接觸到萊斯特為我們人的心智精心設計的課程——針對2021世紀人們好奇心強、擁有高科技、低耐心的人格類型開發的產物。

按照萊斯特的說法,控制欲望最實用的方法就是認識到以下幾點:

     沒有欲望即是平靜。

     欲望是無底洞,永遠不可能填滿。

     欲望是情緒之母,會擾亂所有的平靜。

     欲望干擾人本有的平靜喜悅。

     欲望讓人捲入到滿足欲望中去,因此與他永恆本有的幸福漸行漸遠。簡單地說,欲望就是幸福的敵人,痛苦的源頭。

     欲望是所有不安的開端。

     欲望是被人為創造出來的匱乏。

     欲望是所有麻煩的根源。

     欲望讓內心不平靜。

     欲望帶領你進入痛苦和滅亡。

     如果人停止對某物的思念,對它的欲望就會消失,然後會得到它。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欲望這個課題。

花幾分鐘列一張你人生中想要的東西的清單,再列一張你已擁有的東西的清單,事無钜細,寫得越多越好,只要你想得到。

想要——就是匱乏或者不足的感覺

想要=匱乏

想要=欲望

想要是擁有的對立面

想要阻礙你獲得生活中的一切   

問題是  

你從這種「不足感」或者「想要」中到底獲得了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想要的東西,因為不擁有那些東西的感覺是如此痛苦 ……所以我們為什麼不「放下它」,然後完全擁有它?

練習

想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擁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要就是擁有的對立面。一個人能同時站起又坐下嗎?可能嗎?你會注意到生活中你想要的東西正是那些你沒有的,想知道為什麼嗎?

如此古諺「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就能很容易理解了。富人想的是「我有錢」,而不是想要錢——他的意識是「我已經擁有金錢了」。

窮人永遠都想要錢,想要錢,想要錢,因此他創造的是匱乏,匱乏,和匱乏。所以要明白想要就等於匱乏。想要的感覺就是一種匱乏的感受。

釋放法並不是叫你釋放想要的欲望,然後一無所有。而是單純的指出,如果我們能釋放想要的欲望,我們就能得到它。這對頭腦來說,真的是一個困境。

欲望的本質

首先,想要什麼東西就意味著我們覺得自己不擁有它,我們感覺空虛、孤獨、匱乏與被剝奪。我們還相信,如果我們能得到那個東西,或者擁有那種經驗,就能感到滿足和幸福。

所以,在所有的欲望和追尋之下的是,一、追求幸福的動機,二、相信幸福建立在欲望的滿足之上。

反過來說,欲望才是問題所在。處於欲望的狀態中是痛苦的,不滿的,匱乏的,你永遠想著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得到想要的,從而變得幸福。可是想要正是擁有的對立面。

在這個課程中,我們將教你如何精通欲望和想要(某種匱乏感)的動力學。實際上,擁有完全是OK的,擁有從來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欲望以及匱乏感,那會引起你的痛苦並且阻礙你的接受。

檢查一下你剛剛寫下的那張想要的清單,看看是不是想到你還沒有擁有它們就感到痛苦。注意,那都是你沒有的東西。

所以要解決欲望的問題就要遵循以下三點。一,我們放下想要的欲望,結束痛苦;二,接受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個欲望,並允許「正在擁有著它」的感覺保持在你心中,這會讓你要的東西向你靠近;最後,三,感覺自己已經是完整無缺的了,你也許會決定放下不久前對你如此重要的東西的欲求,因為現在你已經是幸福的了。

你能擁有一切!如果你你真心要任何事物,先放下想對那件事物的想望,你就可以得到它。

釋放感受和欲望會讓人直接體會思考、情感、想要和欲望的本質。它們都只發生在我們的腦海裏。只是因為我們相信它們是真實的,相信它們是重要的,它們才變得真實。

一旦我們能看穿它們並不真實,而僅僅是感受,我們就會開始體驗我們所追尋的終極狀態——沒有悲傷的幸福、愛、喜悅和滿足。當創造一切的頭腦平靜下來時,我們就能變得幸福、完整和喜悅了。

你不是你認為的你。你也不是你的感受。所有你相信的或者觀察到的關於欲望的東西都是錯覺。只要釋放了它,就會發現那些「你以為」都只是感受。

頭腦像一個烤箱。烤箱會在乎自己烤的是什麼嗎?如果你把一隻鞋塞到烤箱裏並打開開關,它也照烤不誤。頭腦也是一樣,它不在乎你放進去的是什麼,只是根據你放進去的東西來進行創造而已。

所以讓我們看看如何來扭轉這個錯覺並把欲望變為擁有吧。

1 儘管欲望並非感受,但對欲望我們絕對有所感受。對認同的欲望就有著對認可的貪欲,也是一種軟性需求。控制的欲望,從另一方面來看,是一種更硬性的感受,比起前者,更具逼迫和攻擊性。

2 記住,欲望就是匱乏。

3記住,給予或接受認同,以及讓事物處於控制中都不是壞事。除了欲望,沒有任何實際的狀況能限制我們。

4釋放欲望比釋放情緒或感受更加強大也更加深入。當你放下一個欲望時,同時也放下了它衍生出來的一切。

5所有的痛苦和不幸都來自想要被認同和控制的欲望——也是渴望愛的另一種說法。所有的喜悅和好運都來自給出認同和放棄控制——也是付出愛的另一種說法。

6控制不是壞事,控制欲才是我們需要去釋放的。一直讓事情處於自己的控制中是可以的,只要放下那種匱乏感就好。認同不是壞事,你可以獲得你想要的任何人的認同,但是先要拋開那種渴望被認同的欲望,放下它後就能得到想要的。你想感到安全與妥當,先釋放你對它們的欲望。

讓我們來檢驗一下我們的欲望。回想一下你最最想要的東西。注意到胸腹間那股無用能量——匱乏感。你能夠讓這感覺升上來,穿過你離去嗎?釋放多一點,再多一點。

現在,你對那種「想要」的感覺是不是變得更輕鬆了呢?如果沒有,把你神奇的小管子插得再深一些,看那股能量是不是還在那裏。

記住,想要就等於匱乏。你所緊抓不放的只是一種匱乏感而已,你能讓它離開嗎?它也是想要離開的,它會從你胸腹之間離開的。只要允許那種感受上行,穿越你離去。

現在繼續針對你清單上其他想要的東西做釋放。集中在每一個你想要甚至渴求的東西上,低下頭,去注意自己是否緊抓著那負面能量不放,或者拒絕讓它上行、釋放。請一個接一個地解決清單上的項目。

「幸福是我們人最基本的天性,而我們讓各種想法遮蔽了它,不管是匱乏的想法還是渴望的想法。

當我們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我們的頭腦就變得活躍,盡力去獲得它。

但我們不會開心,因為我們還沒擁有自己認為必須要擁有的東西。所以我們讓欲望創造出了不幸。

所有的不幸都是從欲望開始的,宇宙間所有的麻煩也是從欲望開始的。

因為從根本上來說,我們是完美的、豐富的、滿足的、完整的。

我們其實不需要任何東西,直到我們人為創造出某種需求,並且為了填補它而傷透腦筋。

不過現在,人為的不幸已經被啟動了,我們只能呼喚幸福來克服不幸,這就是今天人們對幸福的定義:幸福就是用來壓倒不幸的東西。所以我們才會去滿足那些欲望的想法。

在某個瞬間我們可以停止那些想法,當我們終止相關的思考時,我們本然無限的自性就在那裡,感受到我們叫它「幸福」的東西。

其實幸福只是感受到真實終極的自性而已。通過釋放欲望,你可以消除那些想法,回到最開始的無限的你。這,才叫幸福。」

——萊斯特·利文森

花些時間來掃除你的欲望,讓自己墜入幸福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