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釋放法中的第一步,解脫的意願要大於你要釋放的對象。這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還是覺得抽象。
所以我講個故事,希望能幫助大家了解。
很久很久以前,小明到山裡玩,發現了一個石縫。
為什麼他會注意到這個石縫呢?因為這個石縫透出了黃澄澄的光暈,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向石縫裡瞧,赫然發現裡面有一個金塊,閃耀著迷人的光芒,登時十分興奮。
二話不說,他就把手伸進了石縫,抓住了金塊。金塊冰冷而沉重的手感,讓他雀躍不已,因為這讓他更確定:這是金塊,而且是個不小的金塊。
此時,悲劇發生了,當他想把金塊從石縫裡拿出來的時候,他發現金塊太大,卡住了,他拿不出來。
但他不捨得放手,因為一放,金塊可能會掉得更深,他的手可能再也抅不到了。
於是乎,小明就卡在石縫旁邊動彈不得。
過了幾天,小明又餓又渴、手又酸,終於忍不住呼救,引來了一個老樵夫。
老樵夫是個過來人,看了他一眼,就跟他說:「小夥子,把手放開吧!那個金塊是拿不出來的。手鬆開,你就不用那麼苦了!」
小明罵:「為什麼你要叫我放開手?我做不到啊!你是看我笑話,在說風涼話嗎?」
老樵夫苦笑,知道小明還不想放棄,留下食物和水就離開了。
雖然小明不會餓死渴死,但他還是得大小便。所以不久之後,除了他的手痠痛到快斷掉以外,他的四周臭味薰天,聞之欲嘔。他也無法安心睡覺,因為害怕睡得熟了,手一鬆,就前功盡棄。
各位看倌,你猜小明什麼時候能夠脫身呢?沒錯,當他放下的意願,超過抓住它的慾望時,他就解脫了。
要如何放?其實沒有「如何」的問題,對不對?甚至,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拖延戰術,延緩自己放下的決定罷了。
小明真的沒辦法放嗎?不知道該怎麼放嗎?還是他不願意放而已呢?這大家心裡有數。
當我們對於某人、某事、某物耿耿於懷,承擔不起,又放不下時,好好想想:我們是不是也像石縫前的小明一樣?
當你放下時,可能真的會一無所有,但有一件事可以確定:你一定可以得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