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佛母咒輪.jpg  

佛陀告訴我們了解正法的人就了解因果的法則。你必須親身去領悟這個真理,這兒有一個能夠讓你實際體驗的方法。

 

走在這條法的道路上,不管你體悟到什麽,你都接受它;以開放的心一步一步地,持續地體驗更深的實相。

 

你並不是為了好奇而去探究有關物質、心靈和心理內涵的真相,相反地,你正在心的最深層尋求改變習性模式。

 

當你持續地進行,你會體認到心是怎樣影響身,而身又是如何影響心。

 

身體架構內的次原子粒子(kalāpas)剎那生起、滅去。

它們是如何生起的呢?當你如實地探究實相,原因就會清晰呈現,不受過往的哲學信念所影響。

 

物質的攝取,你所吃的食物(āhāra),是產生這些次原子粒子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則是你週遭的環境氣氛(utu)。

 

你也開始明白心(citta)是怎樣幫助物質的生起和滅去。有時物質自心過去的習性生起-那就是過去業習的累積。

 

透過修習內觀,這一切開始變得清楚。在這一刻,某種心念生起了,這個心念的內涵是什麼呢?心念的素質取決於它所蘊含。

 

舉例來說,當一個充滿憤怒、激情或者恐懼的心念生起時,你會覺知到不同的次原子粒子產生。

 

當內心充滿激情,那在這身體的結構裡,特定類型的次原子粒子生起,一股生化的流動開始流過全身。

 

這種因心充滿激情而生起的生化流動,在巴利語稱為欲漏(kāmāsava)-激情之流。

 

像個科學家一樣你持續深入、如實地觀察,探究自然的法則。

 

當這股因激情而產生的生化之流升起時,它令下一刻的心充滿更多的激情。於是欲漏(kāmāsava)轉化成愛欲(kāmatanhā),也就是精神層面對激情的渴求,這再次激起生理層面的欲漏。

 

身與心兩個層面彼此相互影響與助長,激情持續滋長數分鐘,甚至數小時;因激情如此反覆的增長,強化了內心產生激情的習性。

 

不僅激情,恐懼、憤怒、嗔恨和渴求也一樣,事實上每一種不淨心都促生一種漏(āsava),一種生化之流;而此漏持續刺激特定的負面情緒或不淨,結果就是苦的惡性循環。

 

你可以稱自己是個印度教徒,清真教徒,耆那教徒或者基督徒;這都沒有不同。這個過程,這個法則無差別的適用於每一個人。

 

僅在表面上、理性層面上的理解無助於打破這個循環,甚至會製造出更多的困難。

 

你對某種特定傳統的信仰看來很符合邏輯,然而那些信仰將對你造成障礙。理智本身有它的極限。

 

你無法以理智來體證究竟實相,因智力有其限度,而究竟實相卻是無窮盡的。唯有透過自身的體驗,你才能親證什麽是無窮盡。

 

如果你只是在理性上接受了這個自然法則,但仍無法改變你心的行為模式,你離體證究竟實相仍遠。

 

當你持續著內心深處的行為模式,你的接受只是表面上的。所謂無意識的心其實並非沒有意識,它時時刻刻都與身體保持著接觸。經由此接觸感受不斷生起。

 

當你有所感受,並將之標示為愉快時,你持續地隨之起舞。在內心深處,你不停地對貪愛與厭惡起反應。你不斷地製造種種的業習、負面行為和不淨,這個增長你痛苦的過程不斷地持續。

 

你無法停止這個過程,因為介於意識心與無意識心間有一個如此大的障礙;不透過內觀的練習,這個障礙即持續存留。

 

一個人或許能在有意識的、理性的層面,接受全盤正法的理論、真理、法則、本質。但他仍不停地在痛苦中打滾,因為沒有察覺到心的深層發生著什麽事。

 

然而,透過內觀,你的心變得非常銳利和敏感,因而可以感覺到全身各處的感受。感受剎那都在發生。每一個接觸都會產生一個感受:在巴利語稱之為緣觸有受(phassa paccayā vedanā)

 

這不是哲學;它是人人都可以親證的科學真相。

 

一旦有接觸,必然就有感受;每一時刻,心和物質的接觸遍佈整個身體結構。更深層的心不斷感覺這些感受並持續地隨之起反應。

 

但心的表層持續地忙碌於攀附外緣,或是停留在參與理智、想像或情緒的遊戲裡。因此,你感受不到心的更深處正發生著什麽。

 

透過內觀,一旦障礙破除,一個人開始感覺到遍佈身體的感受,不僅僅是表層,而且包括身體內部深層。

 

經由觀察這些感受,你開始明白它們生起和滅去的特性-生滅(udaya-vyaya)。透過此體悟,你開始改變心的習慣模式。

 

比方說,你正感覺到一種特定感受,它可能是因你吃下去的食物,你周圍的環境,你當下的心智活動,或因昔日反應如今呈現的結果。不管是什麽原因,感受發生了。

 

藉由內觀的練習,你以平等心去觀察它,不對它起反應。在那少許美妙的瞬間中,透過觀察感受與了解其無常的本質,你開始改變心的習性模式,停止對感受起反應,倍增痛苦等盲目的習性模式。

 

一開始你也許只能做到幾秒鐘或幾分鐘。然而經由練習,你逐漸地發展你的能力。當習性模式變得微弱時,你的行為模式就改變了。你就從你的痛苦中走出來了。

 

當我們談到上癮,並不僅指對酒精或者毒品,還包括了對激情,憤怒,恐懼或者自大。所有這些都是對不淨的上癮。

 

在理性上你可能很清楚地明白:「憤怒對我不好。它是危險的、有害的。」然而你還是對憤怒上了癮,並且持續地製造它。

 

當憤怒消逝後,你一再重複:「噢!我不應該產生憤怒!我不應該產生憤怒!」但當下一次刺激來時,你又變得憤怒。你無法從憤怒中走出來,因為你還沒有在心的深層下功夫。

 

透過練習這個技巧,當你生氣時,開始觀察因憤怒而生起的生化之流。你觀察它但不對它反應。那意味著在那當下你不再產生憤怒。

 

這個一刻變成幾分鐘,然後你發現你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受這股流動的影響。你開始慢慢地從憤怒中走出來了。

 

那些有規律地練習這個方法的人,嘗試去觀察自己如何面對不同的情況。是起反應,還是保持平等心?禪修者在任何困難的狀態下所嘗試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觀察感受。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心的一部份可能已經開始反應了,但經由觀察感受,人就變得具平等心。那時無論採取什麽行動,都是真正的行動,不是被動反應;而行動總是正面的。

 

只有當一個人被動地反應時,他才會產生負面情緒和變得痛苦。觀察感受的幾個瞬間讓心達到平等並能夠去行動。人生因此充滿行動而不是被動反應。

 

每日有規律地練習和實際應用這個方法,行為模式開始改變。那些曾長期在憤怒中打滾的人,發現他們的憤怒在強度和持續時間上都逐漸減弱。

 

同樣地,那些沉迷於激情的人也發現激情越來越弱,沉迷於恐懼的人也一樣。擺脫自身不淨所需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但如果正確地使用這個方法,遲早會奏效的。

 

無論你是沉緬于貪愛、厭惡、嗔恨、激情或者恐懼,事實上你是對生化流動所生起的特定感受上了癮。

 

無明之漏或無明之流是是最強烈的漏。當然,甚至在對憤怒、激情或者恐懼起反應時,無明就已存在;但當你沈迷於酒精或毒品時,此沉迷倍增你的無明。

 

因此,去感覺感受,直指問題的根源,是需要時間的。當你沉迷於酒精或毒品時,你無法知悉身體架構之內正在發生的實相。你的心裡有著黑暗。你無法了解內在正發生著什麽,在持續增生的又是什麼。

 

我們發現一般而言,酗酒的人比有毒癮的人更快從中(內觀練習)受益。然而對每個人而言出離痛苦的方法都是存在的,不論他們上癮或無明是如何的深重。

 

只要你持續耐心地練習,遲早你一定會達到開始感覺到全身的感受,並能夠客觀地觀察它們。這需要時間。

 

我們不斷地勸告那些即使只是有煙癮的人們:如果煙癮上來了,別去拿香煙。反之,稍等一下。接受心中生起了渴望吸煙的事實。

 

當這個渴望出現時,身體上感受伴隨而來。開始觀察那個感受,不論它是什麼樣的。不要尋找某種特定的感受。你當下所感覺到的一切,都跟渴望吸菸有關。

 

通過觀察感受的暫時性,無常變化,你將發現那個渴望消失。這不是哲學理論,而是體驗到的真理。

 

同樣的忠告也適用於那些有酒癮或有毒癮的人:當癮發作時,不要立即屈從。相反地,等個十或十五分鐘。接受慾望生起了的這個事實,並觀察在這一刻所出現的任何感受。

 

那些遵循這個忠告的人發現他們正從上癮中解脫出來。最初他們可能在十次中只成功了一次,但他們已經有了個很好的開端。他們正在剷除著問題的根源。

 

這是一條很長的路,終其一生的工作。但即使是萬里之行也必須從第一步開始。一個人邁出了第一步就能走第二步和第三步;一步接著一步,就會到達解脫的最終目標。

 

願你們都能從所有的上癮中解脫出來-不僅是毒品和酒精的上癮,對心不淨雜染的上癮比這些更強。願你們改變這強烈的行為模式,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爲了你自身的好處,你自身的利益,你自身的解脫。

 

這個過程是一旦你開始從這個方法得到利益,你會禁不住去幫助別人。你的目標變成是利益眾人。

 

到處有這麼多正在痛苦的人:願他們都來接觸純淨的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願他們開始享有安祥與和諧-從所有不淨雜染中脫離的心所擁有的安祥與和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