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

#粗體字為書摘

「不要為當下創造新痛」

「人類的痛苦中,有絕大部分都是不必要的。它是你那個沒有受到觀察的心智主宰你的生命時,所自編自導出來的。」

「你現在所創造的痛苦,十之八、九都是對「本然如是」(what is)某種形式的不接納和無意識的抗拒。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呈現在思想的層面上;而在情感的層面上,它又以負面情感的形式呈現。」

 

這個標題非常簡潔地指出一個真相,

許多的痛苦,是我們無法接受當下的現狀,再去創造出來的。

 

佛陀對這個現象,有很美的比喻:不受第二支箭喻(雜阿含470)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蘭陀竹園,告訴比丘們說:

「比丘們!一般人有樂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樂的感受,

解脫者也有樂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樂的感受,

他們之間,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呢?」…….(中略)

一般人遇到生理上的各種苦痛,甚至於有致命之虞時,

心裡禁不住地生起悲傷憂愁、痛苦怨嘆,繼而憤怒迷亂而失去理智。

這時,有兩種感受會交相增長蔓延,那就是『身受』與『心受』。

這種情形,就像有人中了一支毒箭,接著馬上又中了第二支,

成了苦上加苦的雙重痛苦……..(中略)

而解脫者就不一樣了,

當他們遇到生理上的各種苦痛,甚至於有致命之虞時,

心裡不起悲傷憂愁、不痛苦怨嘆、不憤怒迷亂,所以不會失去理智。

這時,他只有一種感受,那就是『身受』,而沒有『心受』。

這種情形,就像只中了一支毒箭,不再中第二支。……

 

這個比喻非常清楚地說明了,我們許多的苦,都是不必要的。

雖然我們和解脫的人,身體都會產生不舒服的感受,

比如飢餓、疼痛、疾病、衰老等,

但解脫者和我們不同的地方是:

不在這個感受上,再增添心理上的痛苦,安然平靜地接受這些現象。

 

心智為什麼要習慣性地否認或抗拒當下呢?因為它無法在沒有時間,也就是在沒有過去和未來的情況下運作和掌控。所以它把無時間性的當下視為威脅。事實上,時間和心智是不可分的。

 

心智的功能就是在避免痛苦,獲得快樂。

為了這個目的,必須從過去的經驗裡汲取教訓,以便讓未來更好,

這就是心理上的時間感。

 

客觀的時間是存在的,

因為我們會老會餓、地球會轉動、完成事情需要時間,這不是問題。

 

有問題的是心理上的時間感,當我被這個感受所綁架時,問題就來了。

我們以前年輕又有活力,現在年華老去,所以我們抗拒衰老的來臨。

也開始緊抓一些東西,讓我們覺得安全,以免別人嫌棄我們。

 

以前得意的時候,事事亨通,人人稱羨,但好景不常,樹倒猢猻散,

我們猶如天崩地裂,墜入黑暗的深淵,然後一直期待未來能夠改變。

 

我們很滿意現在的狀態,所以很想延續它,

也深怕下一刻這個幸福的感覺消失了,

所以我們做了很多提防,以維護現在幸福的不滅。

 

而這就是心理上的時間感,我們的心智結構主要的內容。

 

但是當下,它是無時間性的。

它不是時間概念上的「現在」。

而是放掉了對過去的依賴,對現在的緊抓,和對未來的期待,

也就是放掉我們的心智本身,才能接觸到的東西。

 

換句話說,

所謂的當下
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的意思。

這意味著,要接觸當下,頭腦必須要被放棄。

但頭腦最關切的就是自己的延續和不朽,所以必然會排斥這件事。

 

要如何不創造時間呢?就是要深深地體認當下這一刻才是你所有的。把此時此刻變成你生命首要的焦點。把你之前以時間為家,偶爾在「此時此刻」做客,改為以「此時此刻」為家,而只在生活的實際面有需要時,偶爾造訪一下過去和未來。始終對當下這一刻說:「yes」。

 

這段文字,很清楚的教導我們,如何處在當下。

如果有所謂修行的話,這就是修行的口訣心要之一。

arrow
arrow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