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要來談的,
是身體掃描比較進階的方法:分段分區法。
這個方法,簡言之,
是將身體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區域,
然後有順序、無遺漏的覺察每個區域。
這樣的掃描,隨著區域的縮小,會更加專注、深入和精密,
當然,一個循環所耗費的時間,也會比較長。
有志於正念修持的朋友,我比較推薦這個方法。
當你對這個方法熟練之後,
你會發現水平面掃描法的流暢度,會有決定性的提升作用。
而且你會發現到,身體許多角落是被自己所忽視無感的,
藉由這個方法,覺知會像探照燈一樣,照遍所有的身體角落。
所以你的身體敏感度會隨著練習的次數增加,
而且對於自己細微情緒的感知,也會敏銳起來。
有了這個能力,情緒和壓力的調整會變得及時,
而不是變成身體方面的疾病之後,才被感知。
方法如下:
以舒適的姿勢坐好,先觀息三到五分鐘,把心平靜下來。
我們把身體分成五段,並以此順序順逆覺察:
頭(1)<->肩膀雙手(2)<->胸腹部(3)<->背(4)<->雙腿(5)。
然後每一段再細分為幾個小區域,每區域的皮膚都加以覺察。
我個人的順序是這樣的,可當作參考:
(1)頭頂分九區(九宮格)->臉部九區->後腦勺九區->喉部三區->後頸三區->頭部兩側及耳朵->頸部兩側
(2)左右肩膀各三區->左右上手臂各三區->左右手肘->左右前手臂各三區->左右手腕->左右手掌->左右手指依序逐一覺察
(3)胸部五區(中、左二、右二)->上腹五區->肚臍帶五區->下腹五區->恥骨及生殖器
(4)上背五區->上腹對應背部五區->肚臍帶對面背部五區->薦骨臀部五區
(5)左右大腿三區->左右膝蓋->左右小腿三區->腳踝->腳掌->腳背->腳趾依序逐一覺察
然後逆向從腳回到頭頂,完成一個循環,時間大約是四十分鐘。
區域大小可以調整,若時間比較短,可以放大,時間比較長,就縮小,
比如三區變五區,五區變三區等。
當區域上的皮膚有被感覺到,就可移往下一區;
感覺不到,最長在該處停一分鐘後,再往下感覺。
有時候心思會飄出去,忘記自己在掃描,
一旦覺察,不要追悔,立即回到原處再往下。
如果忘記自己感覺到哪裡了,那從該段的第一區,重新開始。
下一篇,我們會談到感受認知審視法,
這個比較偏重於心理層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