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多納釋放法的一個很重要的著作,「豐饒之書」中,
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
就是慾望等同於匱乏,
而匱乏感,會讓我們失去豐盛的力量。
所以要取回力量,
首先要釋放自己的慾望。
這聽起來很抽象,很難理解?
我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這件事:
曾有朋友跟我抱怨,他有很多的抱負要施展,有許多的東西想擁有,而他現在仍一無所有。
當他做生意的時候,總是給人一種感覺:
他說的話、做的事,都有一種掩藏不住的急切,
巴不得把眼前的顧客身上的錢,都搬到自己的口袋裡面。
結果呢,可想而知,大部分都落空了。
這讓他更加的困窘、匱乏,也讓他的心情更加低落。
而我的保險員,則是另一個類型,
他的收入甚豐,從事這行也二十年了。
我很好奇,他是怎麼到今天的成就的?所以我就問他
他說他一開始做保險時,他在醫院做了一項服務:
專門義務替病患家屬的「孤兒保單」申請理賠。
什麼是孤兒保單?就是保險員已離職,沒人理的保單。
他不收半毛錢的幫助他們申請賠償,
而且就算不是他公司的保單他也做。
他無償的貢獻他的專業,
替那些遭逢家變的親屬,
向保險公司求取多的賠償。
而且在服務當中,他從來不推銷自己的保險。
這事情做久了,連醫院裡的護士,都會介紹的的這個服務。
但神奇的是,雖然他沒有推銷,他卻慢慢的開始得到保單,
被服務的家屬,都變成他的客戶,也會幫他介紹給親朋好友。
到後面,連醫生和護士,也都成為他的客戶,
因為他們都看在眼裡,覺得這個人是值得信賴的。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這兩個人的不同?
為何後者,就是那的保險員會成功呢?
因為他在做事時,心中沒有匱乏、沒有慾望,
他想的是如何服務,客戶滿意了,自然會找他。
而前者的慾望和匱乏,讓他變成一個黑洞,
急不可耐的索取,讓人見了就逃,自然就很難成功了。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豐盛,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努力,
而是釋放我們的匱乏,也就是我們的慾望。
那麼我們就取得了擁有豐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