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輪咒牌.jpg


  
這次我們佛法ABC要來聊日常生活當中正念的持修,正念是我們修行佛法的核心,所有的修行都是以此為核心來工作。

沒有正念,我們就無法發展出內觀Vipasana,所以這個部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當中,正念如果能夠修習的純熟,那我們的修行就會比較能夠步上軌道。
  
再來我們就來談談什麼叫做「正念」,就是我們的心能夠即時了知我們的身心活動正在發生什麼。

那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坐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坐著;生氣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在生氣;想東西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在想;疲累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身體在疲累;興奮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在興奮,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我們此時此刻的身心正在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這就叫做失去正念。

我相信這個定義應該非常直白且容易理解。
  
首先,我們如果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到正念的修持,我還是建議各位,在早晚規劃出一個時間,能夠有一個固定形式的修持,讓我們的心能夠被訓練到有一個基本的專注能力,這是一個基礎。固定形式、固定時間的修行,還是必要的。
  
正念的修持有四個領域,我們稱之為「四念處」。四念處有四個範疇:
  
第一個是身念處,身體;
第二個是受念處,我們各種的感受;
第三個是心念處,我們各種的心理活動;
第四個是法念處,我們對於身心的本質跟真相、真理的覺察。
  
那這次我們主要要做的是什麼呢?主要要講的是身念處跟受念處。我先講身念處,身體的覺察。

我的建議,各位可以用呼吸,來當作一個錨。因為心是常常跑出去的,像是沉溺在工作事務中,或者是追劇的時候沉溺在劇情裡面,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正在坐著,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只是被牽動。譬如說,有人邊看邊哭,其實他不知道自己內心發生什麼,這就是失去正念嘛。
  
所以日常生活中怎麼操作身念處呢?非常簡單,如果我們發現剛剛失去正念,那就直接回到呼吸上,感受一下呼吸,讓我們注意回到身體上,再來感覺我們身體的動作,就這樣子就好。

但是有一個重點,雖然我們這樣做,但是不要刻意的保持這個覺知。譬如說我走路的時候,盯著自己的呼吸走,做事情的時候,我盯著自己的呼吸做事情,這樣的話,又太刻意了,而且會讓自己的身心越來越嚴肅、越來越僵硬。

如果把力量繃得太緊的時候,它會讓我們的心產生鬱悶,人會開始嚴肅僵硬,截斷自己的各種的感受,因為太集中、太僵硬的時候,我們所有的感受都被壓制了。我們所有的想法、心念也被壓制了,感受也被壓制了,這個時候反而不利於修行。
  
修行是要越來越柔軟,越來越喜悅,越來越放鬆,越來越寧靜。壓制心所產生的安靜,其實是一種枯寂,一種死寂,變成像石頭、木頭一樣毫無感覺,這個樣子是走錯路的。我們應該是越來越慈悲,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喜樂的狀態,這樣才比較趨近於真正的修行。

如果我們心跑掉了,我們發現剛剛我失去對身體的正念。很簡單,一發現之後,我們就會自然地感受到身體,心就回到應該有的位置上,去覺知我們身心正在發生什麼。就這麼簡單,不需要糾正,不需要改變。

我們剛剛失去正念,所以開始想:[我以後要怎樣怎樣做,我就可以保持正念了。]

不需要!不是這樣的。我們只要知道,我們剛剛失去正念,然後心就會自然回來了。多個幾次,越來越純熟之後,我們的心自然就會記住,什麼叫做正念的狀態。
  
正念是無法被強迫的,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因為很多朋友想要修出正念來,要保持正念,很用力。錯!正念只要我們不斷地回到心的本位,心自然的覺知上就可以了。而不是[我要保持正念,保持覺知]。不需要保持,不要用力保持。

我們只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哦,我剛剛失去正念了。],[哦,我剛剛忘記我的手在哪裡了。我剛剛忘記呼吸了],就這樣就好。心就會自然地感受到身心發生的狀態,這樣就可以了。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訣竅喔!因為很多人在修行正念的時候,把自己修成木頭,很嚴肅、很僵硬,以為這樣叫做有修行,實際上反而是障礙,這會讓我們失去對正念的深入。

原因是我們貪著在正念上,貪著在有一個好的修行上,其實這樣我們已經失去正念啦!

因為我們陷在貪裡面,但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心已經在貪裡面了,我們感受不到我們正在貪。這個時候反而是失去正念。所以這是要跟各位提醒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當我們越來越熟練,我們會發現,不需要刻意,但是它會自然地增長,只要我們有意願。

譬如說,我剛剛腳很癢,就抓一抓它,我知道我正在抓,就這樣就好了。

失去正念沒有關係,就不斷地回到正念上來就好了,我知道我剛剛心跑掉了,就這樣就好。
  
再下來就是對於感受的覺察,我們對於感受的覺察也是這樣。譬如說,我坐在這邊跟各位講話,我看著相機時,內心也會湧現出一些感覺。

這些感覺出現的時候,你就知道,哦,剛剛有某種感覺出來。

欸,我剛剛對我講的上一句話有點不滿意,心裡面有一些嗔恨,有一些不爽、不滿產生。當感受產生之後,我們及時的了知到它。

當然,也有可能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喔!心跑掉了],跟自己的感受失去連結。

那沒有關係,就回到感受上來:[ 哦,剛剛心對於感受失去覺知了。]

就這樣,這麼簡單。不斷地回到感受上。

也是一樣,不要緊繃地維持覺察,用力地等在那邊看感受,不需要。我們只要感受身體的時候,知道有感受發生這樣就好。

感受滅去的時候,我們知道:[啊,這感覺滅去了,這感覺過去了],這樣就可以了。

不需要很用力地盯著感覺,也不要干涉這個感覺。
  
譬如說,有一個負面的感受出現,我們想要扼殺這個感覺,消除它。正念不做這件事,修正念是不去干涉,只要單純地覺知即可。

譬如說:我學佛,我認為自己是個修行人,我怎麼可以起貪心呢?那我就壓制自己的貪心;我怎麼可以生氣呢?,那我就壓制自己的生氣。此時,心已經失去正念的修持,心跑掉了。

我們的心跑到哪裡呢?「我要成為一個厲害高明的修行人」這樣的慾望當中。這樣事實上是失去正念。

如果我們又開始壓制自己的貪、嗔、癡時,我們就知道,[ 喔!剛剛又失去正念了,心又跑掉了,陷在一個修行的貪念當中。] 這個時候,我們就又回到正念。

正念重點是不干涉,只是看著。就好像我們看一本書一樣,閱讀我們身心這本書,就是看著。但是我們不在裡面當導演,我們也不進去當演員,我們就只是在看著,就這樣就可以了。
  
等到我們這兩個念處越來越純熟的時候,就會開始發生有趣的現象,你會發現你能知的心跟身體或感受,開始有種分開的感覺。

你會感受到有一個心在看著身體,有一個心在看著感受,這個是一件好事。

如果已經可以分開心跟身體的時候,你會發現走路的時候,不會覺得這是我在走路,而是身體正在走路。你會有這樣的一種洞見或知見:[ 是身體在走。]
  
看到悲傷的感受,生氣的感受,我們不會覺得我正在悲傷,我好可憐。不是,你不會陷在情緒裡面。而是:[有悲傷的感覺、感覺自己可憐的感覺生起了。]

譬如說,打坐的時候腳很痛,不是「我腳好痛喔!」不是,是:[ 腳正在痛,而不是我痛,痛的感受也不是我]。

有這樣的覺察之後,你就可能覺得:[ 哇!我開始進步,我的修行變好了,很開心 ] ,就拼命地想要保持這個分開的感覺:一個心觀照著身的感覺、一個心觀照著受的感覺,我們開始維護這個東西。

這個地方產生的錯誤看法是:[ 能觀的是永恆不變的我。] 

錯!這個能知的心,仍然是無常的。

怎麼說呢?因為我們隨時隨地又有可能心又跟身體混在一起了。

我們可能又開始覺得,我在痛啊、我在生氣啊、我在走路啊,我在說話啊,我們的心和身、受又會合在一起,又分不開了,這些都是正常的。

我們也不要強迫自己分開心和身、受。因為懷念那個分開的狀態,好像這樣子修行進步了,而勉強自己去做這件事。越勉強越做不到,越混亂。

所有的正念都是無法勉強的。我們只要有意願去覺察就可以了。

也許上一秒鐘我們有辦法分開,下一秒鐘也許又進去了,我們又覺得這個是我。沒有關係,我們只要知道,喔!我又覺得身體是我了,我又覺得感受是我,這樣就好,不要干涉,不要矯正它,都不用。我們只要知道發生了這件事就可以。

這樣子我們的正念會越來越綿密,越來越精準,越來越即時而自然地升起,這樣子身念處跟受念處就會慢慢、慢慢地滋長起來。
  
https://youtu.be/6xRB6A5qUzw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靈性成長 佛法 正念療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aler 的頭像
    Healer

    Healer成長與療癒工坊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