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images/70/107846/images/20110208133354604.jpg

兩種修持道路的方向

 

基本上,在討論超個人部分時,我們可從兩個主要的靈性修持方向來討論:

 

人格化神修持道路

 

一個是人格化神性的修持道路:認為生命終極的真理或源頭,是人格化的神祇或佛菩薩。

無論它是泛神論、多神論或者是一神論的系統,其基本上都認為靈性的源頭是人格化的神。

體驗靈性的方式,就是與神祇產生連結、甚至合而為一。

它主要的修持理念是臣服,放棄個人的小我,與神合一,修持的重點是對神無限的愛。

 

非人格化神修持道路

 

 另一個道路則是非人格化的神性修持道路。它否認真理的源頭是人格化的神祇, 而認為真理是一種理則、法(Darma)。

 人要不斷的超越種種限制,來到毫無執著的境地,真理真像就會呈現它自己;執著越少,真理的呈現就會越清晰和完整。

 它主要的理念是超越,修持的重心是無成見的觀照。採取這個態度的主要宗教是佛教。

 

不同系統的自然靈啟經驗

 

超個人的階層,第一個層次是自然靈啟,又譯為通靈層次。

他的體會核心是什麼呢?就是個人的自我感暫時消解,意識與整個粗鈍的物質或感官運動世界合而為一的體驗。

 

人格化神性詮釋

 

如果是屬於人格化神性修持道路的宗派。

舉例來說你可能在某一次對神明、菩薩的祈禱、冥想時,突然轟一聲,巨大的狂喜、愛、寧靜、或智慧的能量瞬時降臨,你微不足道的自我感,頓時冰消瓦解。

彷彿你接上了一個神祕、無限的源頭,你就是光明、安詳本身,充滿了無限的至福感和無私的愛,所有自我瑣碎的一切,都不再是問題。

在一陣子之後,這樣的體驗緩緩消退,你的自我再度回到你的身心當中,但殘留在身心裡對這個無限之愛與智慧源頭的感覺卻如此清晰,彷彿可以觸摸的到。

於是,你再也無法否認,靈性層次的境界的存在是真實的。親有神論的體驗者,會稱那個源頭為上帝、梵、佛菩薩。所以這個體會被稱為通靈體驗。

 

非人格化神性詮釋

 

而非人格化的神性道路的修持者,則可能是你走在路上,你正清醒而放鬆的覺察你自己的動作,同時也覺察著身心內外的一切發生。

你不經意的望向一座山,突然間,「卡答」一聲,那個觀察者脫落了,只剩下山──你就是山。你不再是從某一處在觀望著山,而是山在看著自己;嚴格的來說,是山在呈現著它自己。主客的分別已然失去意義。

同時,你並沒有失去對於身體界線的覺察,你仍然知道身體和周圍的環境是不同的,但是這個不同之處,也只是一切萬有在呈現它自己而已。

當經驗消退時,他對經驗的詮釋可能就是「當自我隱退,真理就顯現出來」。然後這個經驗就被稱為自然靈啟的體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