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佛母咒輪.jpg  

想蘊篇

以下是想蘊部分修行的經文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當我們離開了受蘊的束縛後,開始進入想蘊範圍的修持。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

這段經文仍然是在描述受陰盡的禪定成就。是在說明受陰盡的人,他雖然煩惱沒有斷盡,但他的心就像鳥離開籠子,可以自在地離開他的身體,成就所謂的「意生身」,可以隨意的住於身體或離開,沒有任何障礙。

很多坊間所謂的出體,也看似如此。但這之間有何不同呢?一般的出體,是有一部份的意識已能脫離受陰的束縛,可以將意識投射出去,探索其他空間的領域,獲得一些經驗。但嚴格來說,還無法完全除盡受陰的束縛,並不是想像中的靈魂出體,充其量是意識的擴展。

但受陰盡的意生身,因為已經完全滅盡對受蘊的執著。所以有幾個不同的部分:第一,完全自在,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而且離開身體和回來,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不需要長時間準備。第二,離開身體時,身體進入冬眠狀態,心跳血壓都降至極低的水準,而且也可以像脫衣服一樣,自主決定放棄身體,不再回來,也就是讓身體死亡。第三,無論多遠,都須臾即至,沒有時間差。雖然感覺上這樣的成就已經很驚人了,但在佛教裡也是第二階段的成就,嚴格說起來,只是國中生程度而已。

基本上,坊間的所有關於光的修行方式,基本上都在色、受兩蘊上打轉。能修光的觀想,光明修到能照破身體所有的障礙,能看透一切質礙的地步,應是寥寥無幾,這樣也不過是色陰盡,只不過才剛開始修行的第一階段罷了。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

這時,這個層次,就像有人熟睡說夢話,這個人雖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說的話已經非常清楚、是有次序有意義的,讓醒著的人,都能知道他的話在說什麼。這個狀況叫作想蘊的範圍。

這段話是在比喻什麼呢?這是說,雖然修者的意識可以自由地離開身體,並把遠方的狀況回報,若合符節。但意識離開身體的道理,卻不清楚,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像我們說夢話,我們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但卻仍然有所作用,可以讓別人聽懂一樣。

 

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

如果所有的浮動的念頭,都銷除無餘。清明覺知之心,就像一個明鏡,除去了所有的塵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的心念,都在生起的當下就結束,不於念上生念,粒粒如圓,迥脫黏縛,唸唸反照,自然圓成。這樣的境界,叫作想陰盡。

 

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觀察這個想陰的現象,發現其是以融通妄想作為其根源,我們認假為真,受困於它,因此無法解脫。

為什麼我們稱想蘊,也就是念頭、思想、意識為「融通妄想」呢?如果我們靜心觀察,我們發現,念頭有互相連結、融合的習性,也就是舉一反三、聯想、會通的特性。也是因為想蘊本身就會互相串連的緣故,所以我們非常容易念上生念,唸唸相續,沒有空隙,織成嚴密的心念網路,導致我們以為念頭就是自己,執著其上,被它所困。一旦我們能停歇唸唸相續之流,發現念頭和意識並不是堅實連續的東西,明瞭那只是想蘊的融通作用所致,就能離開對它的執著,想蘊也就解脫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