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內容,出自漂浮之書第22章,關於減重的部分。我想這應該會比較多人有興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一章會對減重之道,以及如何使用漂浮箱協助,有詳細的描述。藉由對類神經化學和行為機制的了解,我們會明白習性和成癮行為的所有型態。所以,在這裡談論到有關減重的技術,也可適用於其他自毀或傷害性的行為上。
探索性漂浮
改變行為模式的第一步很簡單,就是直接去做漂浮。無論在裡面發生什麼,漂浮最後都會讓你放鬆下來。
放鬆可以讓賀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的達到最佳的水準,所以,其本身是非常有益於重建心理平衡和生理的動態平衡的。放鬆不僅有助於舒緩無益的行為帶來的壓力,也可以增加自我覺知。
身體覺醒。一旦你變得放鬆,你便開始聚焦在自己的身體上,並且覺知到暴飲暴食對你身體的影響。
你疲倦嗎?虛弱嗎?你雙腳疼痛嗎?想一下你如何帶著過重的身體使用你的能量、如何把壓力放在你身體的每個部分。
你的身體覺醒得越激烈,你想去為身體做些什麼的動機,會越強大而長久。
情緒覺醒。在某些點,你的注意力會開始向內,你會清晰地看到自己覺知到的層面,開始從生理移向心理。
你感覺如何?你最近感受到什麼?對於你的問題,你感覺如何?你過重的事實,在某些狀況下,會讓你感覺悲傷、生氣和罪惡感嗎?
在這段時間,你不用擔心必須去改變什麼,盡量的讓自己直接地去感知,自己的行為問題,到底是跟什麼心理狀態相互連結。
Rod Borrie醫師,他利用漂浮箱幫助個案改變行為模式,他告訴我,增加自我覺知是如何幫助他的個案減重的:
「他是一個一直處在緊張時刻的人,無論在工作或是在家裡。緊張是觸發他吃東西的衝動的典型狀況。漂浮後,他持續的減輕他的體重。
他來看我時,帶著些許驚訝的說:『通常在這類壓力下,我會不斷地吞下食物。但每一次我有吃的衝動時,我變得敏銳的覺知到,這衝動跟我的感覺如何取得關聯,然後我開始有能力抵抗它。』」這類的自我覺知是一個關鍵,可以讓漂浮改變行為的效果保持下去。
自我分析。隨著意識到你已經準備好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你開始測試它、分析它、探索它的原因和影響。
什麼時候第一次你開始有這個問題?在你人生中有什麼特殊的事件促使它產生?考慮一下遺傳因素、個人史、家族史和你目前的狀況。
而使用漂浮箱進行自我分析,最有效率的方法是:專注於你個人問題上,然後放開來,允許你的心找到自己的路。當你沉入腦波為θ波的狀態時(註:θ波時,人的表意識停止,身體深沉放鬆,通常發生在睡夢狀態。),你的潛意識會自動領航,把記憶、臉孔、想法、文字的碎片都丟出來。
接下來這些片段就位後,你會明白,那些似乎毫無意義的童年記憶,才是真正重要的時刻,它一直在影響你的行為。
當你在漂浮的時候,你潛意識的智慧會開始用創造性的方式工作,幫助你面對並處理你的問題。
發現「觸發機制」。成癮和慣性行為模式通常是由一些環境刺激、衝突、生活壓力所觸發和延續的。
這些觸發機制都是可預測而且不斷重複的,而且如果我們可以敏銳的警覺到它們,它們可以變成一個慣性與成癮反應的警訊,然後我們就可以採取行動去對抗它們。
當我們漂浮時,我們可以檢查我們的行為模式,審視在行動中的自己,搜尋過往的記憶,並且確認我們個人的觸發機制。
一些常見的觸發物,有寂寞、無聊、沮喪、恐懼、生命危機、失敗、經濟壓力、性無能、疲勞等等
對動機和期望的了解。在REST中的減重研究中,博理和聚德菲爾德發現,預測減重是否成功的最明顯指標之一是動機。
「如果要從動機預測,」他們強調:「那要看取悅伴侶對他來說有多重要。這意味著,當一個人是為了某人而嘗試減重,無論他們有多親密,都比較不容易成功…所以為了讓減重成功的可能性達到最高,她(他)必須是為了自己而減重。」
你認識的每個人都會告訴你,為了自己減重有多重要,但除非你真心為了自己而減重,不然你幾乎不可能成功。
另一個關於減重成功的重要預測指標是期望。「期望是預測減重是否成功的重要變數,它跟你對達成目標的的預期難度有關。那些覺得比較困難的人會比覺得容易的人能減去更多的體重。」
減重是一項艱辛的工作,而且進展常常會讓你失望。早點知道這些事實,可以幫助你處理它們。從另一方面來說,對於一個簡單或奇蹟似解決方案有不現實期待,通常會導致失敗(或復胖)。
在漂浮時,把這些觀念放在心上,檢查自己的動機和期望。如果你真心希望打破這個習慣,了解到你有意願,並且必須去達成它,會讓你比較容易成功。
設定目標。當你發展出你對這個問題的原因和本質的覺知,也決定了你的動機和期望之後,你可以開始對你的問題設定目標。
如果你過重,你準備減去多少體重?你想要變瘦還是減個十磅就好?你的目標制定得越具體,你越容易達成它們。
制定計畫。你現在知道你要減重,並且你知道你為什麼要這麼做。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做?
你已經找出在一般狀況下,你的觸發機制是什麼了。現在看在實際的狀況下,它們是如何運作的:在什麼環境(講電話、看電視、參加派對),在什麼情緒(寂寞、生氣、沮喪、焦慮),在什麼心理狀況(自我削弱的想法、對於放縱的辯解、自我妨礙的言論如:「我打從心裡就認為自己只會是個胖子」),跟什麼人(酒友、飯友、堅持你多吃一點會有幫助的人)。
現在,你已經了解哪些特定的狀況會導致你的慣性行為。開始制定避開它們的計畫,或者作一些心理準備,讓你在面對這些狀況時,不會落入原先的慣性行為裡面。
聰明點,對你的生活做有系統的的規畫:決定好從你一起床開始直到晚上睡覺為止,你要吃多少、何時吃,何時不吃。
這類的自我探索,是邁向自我改變的最基礎的第一步驟。自我分析是永不能停止的工作,可讓自己盡快的超越自我探索進入自我轉化的階段,即使在你第一次的漂浮時,都要這樣做。(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