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輪咒牌.jpg 

最近喜樂對於佛法上的誤解比較有興趣澄清,所以就多寫一點,對於佛法沒興趣的朋友,就抱歉啦~

有朋友說:『對於「內心的觸動」需至少具備兩個條件:1.有兩個主體以上的「互動」,2.在互動中所產生的「連結」。如果「沒有主體」、「無我」,也不會產生「互動」,更不會有「連結」,那麼如何產生感情?』

因為這裡講到了無我,然後又對於無我的內涵,有一些令人混淆的敘述,所以我想加以澄清。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對於佛法上無我的錯誤認知。認為既然無我了,心裡就不會再有感覺,也不會再跟人有所連結或互動。只會在山上修行,不管世事。

我們來看經典上的紀錄。

富樓那尊者,他想去南方原始部落弘法,佛表達關心,在雜阿含311經,以及南傳《相應部》35相應88經有所記載,內容大意如下:

富樓那尊者向佛陀表達,想去西方輸盧那人處弘法,世尊關心他,所以詢問他的狀況。因為此處民風強悍,算是比較原始的部落。

世尊問:「西方輸盧那國人若辱駡你呢?」,

富樓那回:「西方輸盧那人賢善,還沒用拳頭、石頭打我呢!」

「如果用石頭打你呢?」

「還沒用刀和木棍傷害我呢!」

「如果用刀和木棍傷害你呢?」

「還沒用刀殺我呢!」

「如果殺你了呢?」

「我正好方便,得以解脫。」

可見得無我解脫的聖者,是慈悲的、願意跟信徒互動的。他們不是不問世事,冷漠無情的石頭。所以,北傳佛教對阿羅漢「自了漢」的批評,其實是昧於事實的。

無我並非泯滅自我,抹煞所有的感覺,排斥跟人互動。如果這樣認定無我,那這段經文正好告訴你,這是錯誤的看法,請做修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靈性成長 佛法 新時代
    全站熱搜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