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 of light.jpg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你的心智,身體會給你最忠實的反映。所以要審視你的情緒,最好是在你的身體裡感覺它。

 

這是金玉良言,覺知的起點都是身體。

在佛陀的教法當中,正念(sati)是核心。而正念的訓練,分別要向著身體、感受、心智和真理法則,共四個向度做覺察的功夫。而訓練的起點也是身體。

對身體不敏銳,你就無法對感受敏銳;對感受和情緒不敏銳,你就很難對心智的內容有所了解。

前面已經談到,我們通常在牴觸的情緒發生時,才有辦法意識到自己的意識型態和心智結構。

艾克提出的建議,跟佛陀一樣,要練習覺知,先從對自己的身體覺察開始。

 

如果它們之間有很明顯的衝突,那麼思想是謊言,而感受才是真相。它雖然不是有關你是誰的至終真相,卻是你當時心智狀態的相對真相。

 

這裡談到了一個很微妙的狀況,你的思想說YES,但你的身體感受說的是NO時,那我們該怎麼辦?

我這裡先解釋一下,為何會發生這個狀況?

思想是屬於頭腦的表意識,也就是能被我們所覺察和了知的部分;而情緒通常反映的是我們潛意識裏面,較為深層的結構和信念,比較隱微而不易覺察。

這個衝突常常在親密關係裡發生:明明你的理智知道他合乎你所有的條件:帥氣、高大、多金,但在自己的身體感受層面,就是覺得有些不對勁。或者,這個人並不是自己的型,但你跟他相處時,身心就是有種安穩的感覺。

這時,你該相信哪個是較為真實的你呢?艾克的看法,身體的感受比較靠近真實的你,因為它反射出你潛意識的真實聲音,所以比較靠近你的核心,。

如果你有過幾次慘痛的經驗,發現順從身體的感覺時,下場都很淒慘的話。那代表你潛意識裡有某個信念必須被覺察了解,可能是那個信念在影響你接近危險的人、事、物。

比如,從小在父親家暴環境下長大的女性,會不自覺的選擇跟自己父親類似氣質的人,導致容易碰到暴力傾向的男友。這時的吸引感覺,就不一定是好事,可能代表危險訊號。

 

表相的思想和無意識心理過程之間的衝突,是習以為常的事。你也許還沒有辦法把無意識的心智活動,當做思想一樣帶入覺知裡。可是,它總是會以一個感受的方式,反映在身體裡面,好讓你能夠覺察。

 

艾克這段文字,還是在強調,感受是覺知潛意識的一道門,幫助你覺知到更深的心理結構。

 

這樣來說,觀察自己的情緒和觀察自己的思想同樣重要了?

對。要習慣性地自問:「這一刻,我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問題會把你導引到正確的方向上。不過,不要分析,只要觀察。把你的注意力向內轉。感覺情緒的能量。

 

這裡艾克提出了一個方法,常常問自己:「此刻,內在發生了什麼?」

注意!這時不要分析,只要觀察。

這是什麼意思?這代表開放自己的內在空間,讓情緒展現它自己,感受它、接觸它,但不受影響,也不急著處理,讓自己保持著觀察者的位置,而不做任何的批判和干涉。這狀態,艾克稱之為「臨在」。

而臨在的功夫,一直是艾克一直強調的核心。在佛法上有相似的觀念,就是「正念」。

 

如果沒有情緒在,再把你的注意力帶入更深的身體能量場裡面。這裡是通往存在的大門。

 

這裡談到的是更細微的層面,如果平時我們身體沒有特別的感受,也沒有情緒,是一個平靜的狀態,將專注力帶入身體,以更深和更細微的方式探查身體上的感受。

如何做呢?一開始我們對身體是模糊的大範圍的感知,如胸口、肚子等。現在我們要把覺知的焦點縮小,開始劃分的更細,如胸口中央,左邊、右邊等等,然後逐步一小塊一小塊的感受。

如果一開始只是在身體的表層,那開始向身體深處去覺知,感受裡面還有些什麼?

當你能感受到的部分越深入、越細微,你會越靠近自己的核心,也越了解自己。

arrow
arrow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