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明白你所說的真實性。可是我認為我們的人生之旅必須有目的,否則只有隨波逐流了。而目的又意謂著未來對不對?如何把人生的目的和活在當下兩者做一個折衷?」
這裡提出了我們常碰到的一個困惑:
活在當下和醉生夢死有何不同?
活在當下,意味著「只管現在,不管未來」的短視態度嗎?
那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答:「旅行的時候知道你的目的地,或者至少有個大方向當然有用。不過你別忘了:你在這一刻所邁出的一步,才是旅途中徹底真實的一件事。這一步是你所有的一切。」
「你的人生之旅有內外兩個目的。外在的目的,就是抵達你的目標或目的地,去完成你認定要做的,去成就這個或那個。這其中當然隱含著未來。可是如果你的目的地或是未來要採取的步驟,佔用了你太多的關注,甚至比你現在的步驟還要重要,那麼你就完全錯失了人生之旅的內在目的了。」
在這裡,艾克提出了內在目的和外在目的的分野。
外在目的並沒有錯,工作必然會有個目的,
無論是獲利用以謀生,
或者更高尚的目標,服務人群。
即便是幫助受苦的人,
也要以讓受苦的人脫離痛苦為目的。
外在的目的,必然是存在的的,
不需要將其否定和虛無化。
但,在執行外在目的時,
要警覺不要落入時間感的陷阱
把你的內在目的忘掉了。
那就是你的平靜、喜悅、和自在。
「而內在之旅與你要去哪裡或者做什麼毫無關係。卻關係著你如何做。它與未來無關,卻關係著你當下的意識品質。」
而內在目的跟什麼有關呢?
跟你此時此刻如何做這件事情有關,
跟你做的事情是什麼無關。
它跟你當下此時此刻是否寧靜、和諧,
也就是你的意識品質息息相關。
比如畫畫,
這件事情常讓我們自己感覺喜悅、平靜。
原因是在此我們全神貫注,
不是為了未來的榮耀或什麼來服務,
而僅是純粹享受自己當下創造力的綻放,
所以我們感覺到滿足和開心。
但是,
如果我們畫畫時,
不斷地在顧慮別人將會如何看待、
我們將會獲得多少讚美或批評、
或完成時可以賣多少錢?
那畫畫就變成充滿壓力和不安的事了。
同一件事情,去做它的方式不同,
會讓它們的品質截然不同。
外在目的在乎的是否完成目標,
而內在目的在乎的是自己意識的品質。
外在之旅也許包含了百萬個步驟;內在之旅卻只有一步:你當下邁出的這一步。你對當前這一步的覺知逐漸深入的時候,你就能體會出這一步裡同時包含了那一百萬步和目的地。如此一來,這一步便被轉變成一個完美的化身,一個兼具完美和品質的行動。它將把你帶引至本性,而本心本性之光也將穿越它。這就是你內在之旅──自我之旅的目的和實現。
將內在目的和外在目的統合的最佳方式是:
在執行外在目的的步驟時,
每一步都像是只有眼前的這一步,
你完整無顧慮的執行,彷彿只有眼前這一瞬。
當你每一步都如此做,一直做下去,
然後,外在的目的就在不知不覺裡完成,
如此便兩者兼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