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療法的觀息法
源自於佛教的安那般那念住(巴利文:ānāpāna-sati)。
這在佛教裡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靜心法門,
在南傳教法裡,沒有一個派別不教導觀息法的,
可見得其重要性。
這個方法主要是以靜坐為主,
但在正念療法中,並不要求要盤坐,
只要是舒適的,脊椎可以保持正直的坐姿即可。
所以坐在椅子上,也是允許的。
在失眠的個案裡,我甚至建議可以躺著做,
用觀息法入睡,其實是很有效的。
方法如下:
一開始,我們保持一個舒服、脊椎保持正直的坐姿。
雙手放在大腿上,並且閉上眼睛,
先做幾個深呼吸,讓自己平靜放鬆下來。
然後把注意力放在鼻子上,
不去控制呼吸,
只是專注的感覺氣息在鼻孔、鼻管裡流動入的感覺,
全神貫注的觀察
氣息在鼻子裡通過的種種感覺和變化:
左鼻孔比較暢通,還是右鼻孔比較暢通呢?
氣息通過鼻道時,是呼氣比較溫暖還是吸氣呢?
呼吸現在是粗糙短淺,還是細柔悠長呢?
如果專注力跑掉了,感覺變模糊了,
甚至開始胡思亂想,完全忘掉呼吸了。
一旦警覺到,就繼續回到呼吸上來。
然後就這樣保持清楚的覺察,直到時間到。
就是這麼簡單。
這個方法,正念療法的建議,
最少每天能夠早晚各做一次。
一開始,每次觀息法先做五到十分鐘,加以熟悉,
等到熟練之後,建議每次靜坐二十分鐘以上。
這裡介紹一個手機的APP蠻實用的:Insight Timer,
可以自由設定靜心時間,
並且是用頌缽或叮響敲擊的聲音來當鬧鈴聲喔~
如果習慣靜坐期間加背景音樂,
裡面也有很多靜心音樂可以選擇,
在靜坐時間內可以播放,
算是蠻方便的。
這個方法雖然看似非常簡單,
但其實要長時間的清晰而專注的覺知,
不昏睡、不散亂、不煩燥,
其實並不容易。
所以一開始不要勉強自己長時間靜坐,
這樣容易有挫折感
我的建議是
可以用分散式的方式來做。
就是每次只做幾分鐘,
但分散到一天空閒的片段時間。
比如,午睡、午茶時間,公車、捷運交通時間等等,
甚至工作告一段落,兩到三分鐘的空檔裡,
抽空做很短時間的觀息法。
你會發現,你的壓力會大大的降低,
慢慢的你能笑得出來,心情也開始美麗起來。
等到比較熟練後,再找比較長的空閒時間練習。
有長時間觀息的時間,是很重要的,
它會讓你短時間觀息的深度加深,
讓你的短修效果大大提升。
下一篇我們會更深入觀息法,
講述更進階觀息法的內容。
這部分正念療法就沒說,
給想要更深入正念的朋友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