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e3aee9308d8b610a92ddd9904dc596.jpg

[奧客心理學] 奧客是如何養出來的呢?

台灣的奧客文化一直都是滿嚴重的狀態,我們常常可以在新聞節目或者youtube影片上看到,奧客往往會提出一些非常不合理的要求,而且在被拒絕後會產生讓人覺得很誇張的無理性狀態或是暴怒。那為什麼他們會產生這種人格狀態,只要事情稍微不順他的意,就會呈現暴怒或者完全不受理性控制的狀態呢?

除了奧客以外,這種情緒狀態也會出現在親密關係的交往中,你會發現有一些朋友也是出現這樣的狀態,也就是俗稱為公主病或者是王子病,只能用憤怒或是強烈情緒表達自己的要求,而且絕對沒有辦法妥協或是商量,一切只能照他的想法做,非常非常霸道。

奧客的情緒反應狀態是怎麼養成呢?我們要先追溯到幼兒時期,如果大家有觀察過一到五歲的小孩和家人一起在超級市場逛街時,小孩看到自己特別想要的東西常常會跟父母要求,如果父母不答應,小孩就會變得很可怕,開始尖叫甚至在地上打滾,一直哭喊說我就是要那個,而當父母想要讓他離開時甚至要拖著他,完全沒有辦法去接受拒絕或是任何其他替代方案,陷入完全不溝通也不理性的狀態,只有滿滿的崩潰跟憤怒。這些小孩的情緒反應模式幾乎和我們奧客一樣,至少在情緒層面上幾乎相等,在心理學上用「自戀狀態」來描述這種零到三歲的小孩所處於的心理狀態。

「自戀」是一種專有名詞,並不是大眾想像中的自戀,在心理學上的詮釋是指當一個人只能意識到自己,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想法,而且認為周遭的環境都必須要遵照他的意志運轉,這個狀態就叫做自戀狀態。一般而言,零到三歲的小孩大概是處於這個狀態,就像一個小野獸,只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開始抓狂,陷入暴怒無理性的狀態,心理學上又稱為「自戀崩潰」。因為他們原先的認知上就只有他自己而沒有別人,可是當他真正的遇到其他人,或是碰到環境以及他人意志跟他不同時,原先對於世界的理解或是詮釋,就沒辦法再運轉。因為跟他想像的不同,這個世界的確不是以他為中心,他只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這時他就會完全崩潰,像是他被丟到荒郊野外一樣,會認為說你怎麼可以這樣不遵循我、這宇宙為什麼不是我,就會開始崩潰,然後出現歇斯底里的情緒,或者是無法控制的非理性狀態。

這在零到三歲的小孩中是很正常的,因為零到三歲的小孩大腦發育還未完全成熟,負責理性自我控制情緒的前額葉並沒有發育完整,所以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小孩來說是非常正常,但如果成人還是如此,那就會變得非常恐怖,因為成人的破壞力更大。

在成長的過程中,通常有兩種狀態可能造成成人這樣的行為反應。

第一種是過度的寵溺,任何他想要的東西就可以馬上拿到、沒有任何的落差,也就是說他從來沒有遭遇到環境上的挫折,對他而言只要有任何的牴觸就會造成他自戀崩潰,導致未來變成王子病或公主病。在這裡特別要告訴父母們,有一種對於小孩情緒非常錯誤的處理方式,例如當小孩跌倒或撞到時,有些父母會打地板或打桌子說:「我幫你打它出氣,都是地板的錯、都是桌子的錯」,這樣的行為都是在增長小孩的自戀,而不是培養理性或是自我控制能力,因為父母幫小孩出氣之後,小孩就笑了變得很開心,世界又開始順從他,小孩就沒有辦法被訓練出理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

第二種是在小孩子哭泣時,被用更大的暴力或者是恐嚇的方式將他崩潰的狀態壓下來。譬如說小孩哭鬧時被主要照顧者打,或者是用很嚴厲的口吻阻止,甚至是辱罵或威嚇小孩,讓小孩因為害怕而不敢把這個情緒表達出來。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情緒像是被切掉了,可是其實在小孩的內在中,這個被壓抑的情緒會進到潛意識,等到他長大以後沒有人去壓制他時,只要有任何的機會就會整個爆發出來,開始變得很歇斯底里。

這兩種教養方式都容易讓我們形成王子病或公主病,又或者是心理學中的自戀崩潰,造成無法自己控制自己。那我們該如何去處理這樣的情緒呢?

我們可以利用「健康方法」來緩解崩潰情緒,也就是當他受挫而產生負面情緒時,第一步要先接納負面情緒,讓那個情緒能夠被表達出來,並且給予一個安撫,可以在安撫時說:「我知道你很痛苦,我知道你很難過,你的痛苦是被知道、被瞭解的,但是沒有被支持」,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去安撫,但不要順從他的要求。例如說小孩一直要玩具變得哭鬧的時候,可以安撫小孩的情緒,但不要順從要求,不要讓他覺得只要哭鬧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我們要溫柔的安撫情緒,但是堅定的不去回應他們要求,然後等待小孩的情緒慢慢地停下來之後,再跟他討論要用什麼方式來替代或者妥協,來處理之前的受挫,也許沒有辦法馬上改正,但是你也要每次跟他討論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處理,慢慢的小孩就會培養出一個與挫折妥協的能力,或者是跟別人的衝突妥協的能力,變得越來越成熟,處理事情的手段也會更加成熟。

但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對待自己,如果自己現在處在比較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情緒的狀態中,我們同樣也是要先給自己空間,當然不能把情緒放在別人身上,可能要找一個地方發洩情緒、紓解情緒之後,再去檢討是否能有更好的方法,從表達情緒或者處理事情中慢慢取得一個協調的方法。

https://youtu.be/glPlISKFcZw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學
    全站熱搜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