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運思期認知發展

    在「感情我」發展的階段,小孩開始分離意象和實際、象徵和意象的不同。這時期的發展,皮亞傑將其歸於「前運思時期認知發展階段」。

  意象功能發展,大約在小孩七個月左右萌芽,在這個功能成熟之前,小孩只有眼前的事實,若不在眼前,對他而言是不存在的,他也沒有辦法保留印象。

   有養育小孩經驗的朋友就會發現,在大概七個月時,小孩開始會怕生,開始能分出陌生人和父母的不同。原因是小孩在認知發展中,開始能保留對父母的印象,並加以比對。

   不過這個時候,小孩還沒辦法分辨意象和事實的不同。所以當接觸他的人是陌生人時,因為他感覺到和意象無法配合,所以產生了不安全感而哭鬧,。

    小孩一歲到三歲時,開始發展象徵,意即可用簡單的東西來代替複雜的意象,比如用「爸爸」、「媽媽」這樣的語詞,來代替心目中的意象,也就是小孩子開始叫爸媽的時期。

    而且開始分辨出不同象徵代表不同的意象,也就是代表了實際上的事物。這時小孩便需要學習象徵和客觀事物的不同,並接受客觀事物並不如我們想像的,可以藉由操縱象徵來加以影響。他開始接受主觀的慾望和客觀的事實,是有差距的。

魔幻世界觀

    在小孩尚無法完整的接受他對於客觀世界無法絕對操控,甚至只能很有限去影響世界的事實時。在此交接時期,會產生魔幻的巫師、法師等等的意象:

   自己可以無中生有、改變物理世界(自戀傾向);或認為別人也可以這樣影響自己(邊緣傾向),用以補償自己無法全面控制世界的失落和孤獨感,特別是在此處發展階段,有創傷經驗的狀況尤甚。

    此時,若小孩的發展受到一些阻礙,或有過創傷,成長後,便容易在某些刺激下引發這個狀態,導致意象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如幻聽、幻視,某些不存在現實的人物會出現在意識中,跟你對話等等。

    若自我的邊界再更加模糊,無法分辨它跟事實的不同,就成為精神分裂了。

    精神分裂的病徵中,除了無法分辨現實與幻想意象的不同外,也會出現一些退化的行為,如自戀魔幻思維:以為自己可以操控別人或世界的行為,如地震或某些災難是由他所造成的。

    或是邊緣性人格疾患思維:以為別人可以控制或影響他的身體、感覺、思想等等,這都是屬於「情感我」模糊的退化現象。

    觀諸於此,「情感我」的發展,其實也開始讓我們體驗到了落差所帶來的痛苦:我們並沒有自己想像的無所不能,別人也無法知道我們的感覺,我們再也無法把自己的不舒服怪罪到別人身上,別人也不一定能滿足我。

   「我們與外界是相互獨立的」,認知到這個事實,並不是件好受的事情,但是也是意識成長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有些人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滿足,也會需要退回這樣的狀態,來彌補自己的無力感,利用魔幻的觀點來撫慰自己。這個補償現象,在靈修團體或課程裡常常出現,他們常常告訴別人,他可以感覺到別人的感覺、看到很多不同的神靈或鬼魅等等。

    在課程和靈修活動中,他們總有很多很多的感覺和體驗,可以告訴別人:他是特別的、高等的,藉以填補自己的無價值感,逃避自己無能為力的感覺。

   我想,只要有參加此類團體經驗的朋友,都會看到這類怪怪的、到處跟人說他有特異功能或通靈能力的人。這類人很可能有邊緣性或自戀性人格疾患的傾向,最好能勸他不要往這個方向來走比較好。

    有的人在幼兒時期,沒有獲得父母足夠的關愛和滿足,以致發展不健全。然後他在親密關係裡,就容易退化到小孩狀態,企圖滿足尚未獲得的東西。

    比如他認為伴侶 「本來」就應該知道他的需要,如果對方不清楚並沒有滿足他未表達的需求,他就生氣,像是小孩對父母發怒哭鬧一樣。在情緒上,他無法分辨自己和伴侶是兩個不同的個體,無法完整的互通感受,所以會憤怒。因而造成在親密關係裡的困境。

    有的修行體系,認為是因為我們對「情感我」認知的產生,導致這樣的分離感,所以才由伊甸園被趕到冰冷而孤獨的世界。所以強調弭平這個界限,回覆到嬰兒混沌自戀的狀態,認為那是修行的目的。這樣的觀點,其實是大大的混淆,是屬於「前超謬誤」的觀點。

概念我

    到了大概三四歲到七歲,「概念我」便會發展,開始能運用語言文字來當作認知和思考的工具。這個時候,小孩子開始發展概念:用一個抽象象徵,來代替相類似的一個群體,意即「種類」的概念。

    所以對尚未發展概念功能的小孩來說,白狗和黑狗是不同的東西,他們也沒辦法把牠們歸成為黑白狗都是同類:狗。這也是很大的一步,表示小孩開始能夠利用較為抽象的東西來思考和認知。下期我們會開始談論這個部份的內容。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靈性成長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aler 的頭像
    Healer

    Healer成長與療癒工坊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