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諮商上,我發現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應該提出來讓大家瞭解的,那就是:個案的情緒狀態,極為影響諮商的效果。
所有的心理治療,最重要的是個案改變的意願和行動,有了這兩樣東西,治療必定事半功倍,而改變的意願跟個案的情緒等級的高低息息相關。
處於較低的情緒狀態中的人,比較沒有意願採取行動,或者容易半途而廢。所以評估個案的情緒狀態與等級,然後將個案的情緒等級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這件事我認為優先於諮商的建議本身。
下面是階情緒等級表,可以用來評估自己或個案的情緒狀態,等級越高,越有力量改變:
情緒等級(由高至低)
寧靜:一切現成,圓滿無缺。
喜悅:心中洋溢著甜美安詳。
無畏:覺得有事情就去做,沒在怕的。
平淡:就一般般,沒有覺得好,也沒覺得不好。
慾望:覺得有趣或有利可圖想要去完成。
憤怒:生氣不滿,甚至攻擊的情緒。
怨恨:心有不滿但只能藏在心裡無法表達。
恐懼:害怕的情緒
哀傷:難過悲傷的情緒
自貶:覺得自己毫無價值、被遺棄
絕望:覺得一切都沒希望、也不想有希望
麻木:內心對自己和外在都極度無感、不在乎。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某些朋友常常跟你抱怨一些事情,但是當你想給她一些建議時,他好像鬼打牆一樣,完全無法聽進去,或聽了以後又自我否定,讓我們又急又氣。這是因為他處於較低的情緒能量狀態,導致無法產生意願或行動的緣故。如果提高其情緒能量的等級,同樣的事情便會容易很多。
那如何引導個案提升個案的情緒等級呢?
第一個原則,情緒等級差異過大,超過二階,低等級的人便會無法接收到高等情緒的人傳達的訊息。所以要溝通的時候,要將自己降到接近對方的等級上,這樣就會很容易溝通。
打個比方,一個很害怕上台的人,你告訴他:「這沒什麼好怕的,上去講就是啦!」這是無畏等級的語言,他一定無法體會,也做不到,甚至覺得你在說風涼話,這樣效果就不好了。反而如果你說:「就是嘛!上什麼台,真是讓人不爽!」(憤怒),他會很快接受到你的訊息。
第二個原則,一般狀況下情緒等級沒辦法一下子上升兩階以上,所以如果你想要提升對方的情緒等級,請用高於對方一級的情緒狀態與對方對話,他會慢慢的提升到你的情緒等級。
以上面的例子,你如果用憤怒來拉恐懼的情緒狀態,他便能有比較多的能量來面對群眾,因為生氣時能量比恐懼多。簡單來說,你心裡對老闆生氣,就忘記對上台的恐懼啦~
第三個原則,如果希望他拉高了的情緒等級,能保持比較久,等看他到了較高的等級時,再把自己的情緒等級往上拉一階,再跟他談一會,再把他拉上一階。這樣他會比較有活力和主動性,去面對他的問題,而且最多再降一階,也會比之前的狀況好。
當然情緒等級的運用,還有一些細微的地方,但這兩個原則,在對朋友的協助上上,就已經綽綽有餘了。
同時自己也可以自我覺察,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情緒等級緩緩上拉。有時候我們明明是哀傷,卻希望自己達到喜悅,這樣反而會產生挫折感,降到自責自貶的狀態。這就是不明白情緒等級提升的的道理所致,懂了這個原理,情緒的自我管理就會變得容易多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