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落空好難受,該怎麼辦? By 喜樂
如果我們有一個痛苦的情緒,我們受到了挫折,或者我們的期待落空了,心裡會非常的難受,那這個時候,我們要怎麼安撫自己的情緒呢?
我們可以跟著以下的引導,一步一步來做,在做這個方法之前,希望大家能夠準備一個玩偶、公仔或布袋戲的戲偶都可以,只要能夠來當作一個媒介就好,我們等下會用它來做媒介,處理我們的內在,安撫自己內在的情緒。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跟情緒做一個對話。
期望落空好難受,該怎麼辦? By 喜樂
如果我們有一個痛苦的情緒,我們受到了挫折,或者我們的期待落空了,心裡會非常的難受,那這個時候,我們要怎麼安撫自己的情緒呢?
我們可以跟著以下的引導,一步一步來做,在做這個方法之前,希望大家能夠準備一個玩偶、公仔或布袋戲的戲偶都可以,只要能夠來當作一個媒介就好,我們等下會用它來做媒介,處理我們的內在,安撫自己內在的情緒。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跟情緒做一個對話。
什麼叫心理韌性呢?各位有沒有發現,成功者通常會有一個很好的特質,就是他很有耐力、他很有韌性,他碰到挫折不會馬上屈服,他可以很有耐心的去克服他的困難、達到他的目標。
這在成功上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如果我們常常碰到困難就放棄,玻璃心很快就碎,一件事情就很難會有成就,而有心理韌性的人,他對自己的掌控度是很高的,他不會讓自己輕易的崩潰,你會發現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有類似的特質存在。
如何教出高EQ的小孩呢?上次我們談到先幫小孩子認出情緒,替情緒命名,而且教他如何表達他的情緒。
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下一個步驟,就是我們要如何在衝突當中跟別人協調。
就拿我們上次講的例子,小的孩子去搶大孩子的玩具,大的不願意借給他就推了他一下,然後小孩子覺得他被欺負了,他就在那邊哭。
這個時候我們當然一開始要幫助他去認出他受到的委屈,或是覺得自己很生氣、很難過的情緒,幫他指認出來並給情緒命名,然後給他一點安撫。
孩子兩歲之後,你會發現他開始會有自己的意見、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跑出來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教導他怎麼跟外界做協調。
因為 0 到 2 歲,他只要哭,爸媽就會照顧他。可是到 2 歲之後,他可能開始學習上廁所、學習自己穿衣服、學習自己吃飯、學習自己刷牙洗臉、喝水等等生活自理的一些東西。
[教養心理] EQ從嬰兒開始培養起 By 喜樂
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自己的小孩要聰明、學習能力要強,可是漸漸的會發現,原來小孩子還有一項能力非常的重要,就是EQ,也就是情緒管理的能力。
我們學習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訣竅,讓我們的學習能夠很快速的加深。
我們在讀完大量的資訊之後,只是一種Input、輸入的狀態,譬如我們聽一場演講、看一個電影、看一本書或是我們做了一些功課,這些東西都是輸入,都進到我們的體驗裡面去。
可是如果只是停在這裡的話,你會發現學習到的很容易流失。譬如看完一場電影,過了一個禮拜後,這個電影的情節你可能就記不太住了,你可能只記得一兩個點而已,其他都不見了。或者是這個書我明明看過一遍了,可是過了一個月後,書的內容你可能記不了多少。
明明這裡面東西很豐富,裡面你覺得很多東西很重要,可是你記不住,或是你覺得感受不夠深刻,為什麼?主要的原因就是要輸出。我們的大腦是一個很有趣的設計,我們在輸入的時候,那些在大腦上留下的印象,如果我們沒有輸出、不被表達出來,它不會變得很深刻。可是如果我們一表達,它會從比較中期記憶區進到長期記憶區。
我們在之前的高效學習系列中談過,要用一個比較強勢或是比較有效率的感官系統來做為我們吸收資訊的管道,那接下來還有什麼方法能夠增加我們的學習效率呢?就是要培養我們的專注力。
如果用了好的感官系統,卻沒有好的專注力,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看了三分鐘,就去看看別的東西,可能又待不住又再回來看,這樣子換來換去的話,對大腦的處理而言,事實上是一種很強大的干擾。
如果學習的時間、專注的時間是很短的話,它會進到我們頭腦裡的短期記憶區,在這裡是很容易遺忘的,你很難在腦中生根,很難刻畫得很深。當我們對一個東西超過15分鐘以上的學習跟專注,這些東西才會進入中長期的記憶區。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得到一個高效率的學習,一定要使我們的吸收的資訊能夠進到中長期記憶區,這樣我們就不需要每次都拿出來看,而是看過一次以後這東西就在我們腦中生根了,隨時可以拿出來用。
除非你天賦異稟,不然專注力只能在三、五分鐘之間的話,你會發現你的學習效率很破碎,沒有辦法有系統、有組織學習比較深入的東西,東西你都只能淺淺的看、淺淺的理解,你沒有深入學習的能力。
2-5歲的小小孩EQ的教養
應該是許多父母很有興趣的課題
在親子教養中
智力的發展向來是我們所重視的
而近年來,
EQ 也就是情緒管理能力
[教養心理] 照顧小小孩,該嚴格還是親密? By 喜樂
這次我們要來聊聊一些育兒的觀點,關於剛剛出生的小孩子,我們應該要用什麼方式來照顧呢?我們應該要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
照顧的態度基本上被分成兩派,第一派叫做親密派,第二派稱為規律派或者是嚴格派。
在學習上,
具備好的專注力
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本片是要分享
高效學習的系列影片
許多人很喜歡逗弄小孩,把小孩弄哭再安慰他,這其實會造成小孩終身的陰影。
什麼叫玩弄呢?有些人很喜歡去騙小孩或是嚇小孩。
譬如說,爸爸媽媽忽然覺得無聊,就跟自己的小孩說「我不要你了!我要把你丟掉!」
然後小孩聽到了就很驚慌,他就會哭,哭了以後再去抱抱他說「沒有沒有,剛剛是騙你的啦~沒有啦~爸爸媽媽不會把你丟掉。」
在網路上
關於嬰幼兒的照顧
親密派與規律派的觀點相左
常常彼此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