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在佛教界是常常被使用的名詞。北傳佛教的法師們,常解釋為「正確的心念」,要我們常保自心的念頭是良善的云云。這個解釋其實是錯的。
正念,巴利文:sati,梵文:smṛti,又譯為念根、繫念、念住,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修行者將心念固定在某個對象上,專注的觀察它,就稱為念。以正確的方式來修習念,被稱為正念。
所以,正念強調的是念住的方式要正確,而不是念頭的內容要正確。這是很大的混淆,必須加以澄清。
何謂正確方式?在佛法修行中,就是不帶任何預設立場和傾向,赤裸純淨的專注觀察,如實的觀照身心內外所發生的現象。這就是正念。
讓自己的心常處於良善慈悲的狀態是好的,但並不代表有正念。
舉例來說,母親對自己的小孩有善念,愛護和照顧,但不一定覺知自己內心活動是什麼?所以他有善念,但沒有正念。
希望有澄清到一些混淆的觀念。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