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JPG

艾克哈特在「當下的力量」中,有一段話我覺得很重要。也清楚的釐清了一些人對於修行上的錯誤看法。

「開悟意謂著超越思想,而不是掉入思想之下的另一個屬於動物或植物的層面。」

這句很精要的把一些人對於修行的誤解釐清了。修行意味著要超越頭腦,而不是把頭腦泯滅或丟棄。

大部分的人丟棄頭腦的方式,是退化成任性的嬰兒,也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只有自己的感覺,別人和社會的感受,對他而言,是不存在,甚至是不該存在的。

其實,那是把自己掉到低等的動物性層面中,是一種自戀的、耽溺在自我感受上的原始狀態。

另一種丟棄頭腦的方式,是壓制自己的思想,讓自己一念不生,甚至讓自己麻木,感受不到別人的感受、也拒絕思考自己的處境,如此就不會受打擾。

這也是另一種掉落,掉到低等的植物性無思無情的狀態。

而修行的目標,並不是上面兩種狀態,而是超越。超越意味著不丟棄任何事物,但也不受其束縛的意思。

簡言之,超越是「萬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而丟棄和泯滅,是變成泥土,用來離開思想之葉,但也喪失了清明和敏銳。

那如何做到呢?我們如何跟思想和心智共處,甚至運用它呢?艾克哈特是這麼說的:

「開悟的狀態裡,你仍然會在必要的時候,使用你的心智進行思考,可是卻以比以前更專注、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

你擺脫了不自主的內在對話,你多了一份內在的寧靜。一旦你需要用到心智的時候,特別是需要創造性的方案時,你會以幾分鐘的間隔,擺盪在思想和靜止、心智和無心之間。」

「無心就是沒有思想的意識。唯有以這樣的方式,創造性的思考才有可能。這是因為思想唯有在這種方式之下,才擁有真正的力量。」


這邊很精要的講出,擁有過思想停頓經驗的人,應該如何使用心智或頭腦。

先成為主人,停止思想的躁動,離開舊有經驗的認同和框限,再從這個寂靜與自由中出發。

此時,過去的經驗只是思考的參考之一,而非不可違反的鐵律,心智能以此時此刻的事實為基,以自由嶄新的方式來看、感受、衡量事物,創造出新的行動。

不斷的在寂靜和思想間切換,意味著隨時擺脫上一段思想所造成的窠臼,確保頭腦的清新無染,不被思想的慣性所捲走。

這是很詳實的修行體驗與觀察,非常值得我們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