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佛母咒輪.jpg

有大德說
苦只要我不認為它是苦,那就不成為苦了
然後就對於南傳佛法的苦諦加以貶抑
認為北傳佛法更為高超云云
這是一種誤解
其源於對於南傳佛法[苦諦]
並不加以深入了解的緣故

[諦]這個字,意即[真理],是可以引導人趨向解脫的
為何[苦]在南傳佛法中,會被當作是[真理]?
佛陀選擇這樣的說法,應該不是隨便亂挑的
必然有他的道理

阿含經中,不斷反覆著[五蘊皆苦]這樣的語句
用來闡述苦諦
但是在講到受蘊時,
卻用[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來界分受蘊

如果按照這樣的界分
五蘊就不是[皆苦]了,
至少還有[樂]、[不苦不樂]兩種,不在[苦]的範圍內
這樣不是自相矛盾嗎?
可見得[苦諦]和[苦受],各有不同的意涵
是需要辨析的

在阿含中,佛陀也有背痛之苦
也叫阿難為他按摩紓解背痛

所以,
若簡單的對苦受置之不理,
保持一種不動的境界不受打擾
如果把它當作一種解脫的心境,
或稱它為佛性
並用來臧否苦諦
基本上這樣對於[苦]或南傳佛法修行的理路
是有所誤解的

就南傳佛法的理路
解脫的心是開放的,不是一種不被打擾的封閉
它比較像是[如其所是],
苦即苦,樂即樂,不苦不樂即不苦不樂
在一切的法上,
不增加自己的選擇、愛憎、和自我感

所以背痛還是背痛,
不會因為解脫就不會疼痛
只是在其上,
沒有取捨、迎拒、愛憎、自我感和煩惱而已

為什麼能夠如此呢?
是因為對於一切法的[無常]、[苦]、[無我]有著深刻的洞察所致
所以這裡的[苦],就不是單純的苦受,而是苦諦

那麼,什麼是[苦諦]?
用簡單的白話來說
就我的理解就是[無常] 、[不得不]、[無法控制]
五蘊的生滅,無一處是我們能夠完全控制或主宰的
因為無法主宰,所以必然是不得不,
無法完全照我們的意欲來運行
也是說,五蘊沒有一處是有[我](主宰)的
一旦與自我的意願牴觸,我們就開始受苦

而這個苦本身,
會促使我們放下控制慾和自我感,
因為那就是苦的原因
就像手中燒紅的鐵丸一樣
我們會馬上放棄
解脫於焉發生

這樣的事
最容易在我們產生苦受的時候

被覺察並體會到
所以命名為[苦諦]是再貼切也不過的了

有苦受,不代表我們能洞見苦諦
但在苦受處,最容易洞見苦諦
故苦受和苦諦是有區別的

阿含經中,
無常(無法永恆)故苦(不得不然)、
(不得不然)故無我(無法主宰)的語句
反覆地出現
就是在講這件事

洞見了這個真理
自然苦惱之因(集諦),就是自我的控制欲,也就脫落
慢慢的就趨向涅盤(道滅二諦)與止息

所以
在[苦]處覺察真理,並進而解脫,的確是非常方便又快捷的道路
稱之為[諦],真是當之無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靈性成長 佛法
    全站熱搜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