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體字為書摘
當我們擁有足夠的意識,切斷與痛苦之身的認同時,結果會怎麼樣?
聖保祿以優美的文句,表達了這個宇宙的原理:「在光照之下,一切無所遁形;在光照之下,一切化成光。
從痛苦之身解脫,不是去對抗它,
你越對抗,會越深陷其中。
所以重點是把光帶進來:
保持覺知,不跟痛苦之身認同。
看清楚痛苦之身的把戲,不受迷惑,
這個過程,會讓你更加的覺知。
到後面你會你發現:
痛苦之身也是此時此刻呈現的一部分,
它也是意識之光的顯化之一。
就像你無法對抗黑暗一樣,你也無法對抗痛苦之身。試圖這麼做,只會增加衝突和更多的痛苦。觀察它就足夠了。觀察它隱含了接受它是當下這一刻本然的一部分。
任何形式的對抗與掙扎,
都是給痛苦之身增加養分。
因為對抗本身就是一種承認,
承認痛苦之身是客觀、真實、而有力量的存在。
而這種承認,就是給予它力量。
為什麼呢?
因為當你認為你內心的小劇場是真實存在時,
那些劇本才會有力量影響你。
如果你覺知到它的本質就像彩虹、夢幻一般,
沒有你的參與,它只是一齣戲、白日夢,
你不進入它,它會有力量嗎?
更進一步來說,
所有的發生,包括痛苦之身,
都是當下此時此刻的本然。
所以不須排斥,只需要靜觀和接納。
當所有的現象如其所是,還原到自己的本然,
在自己的本位上綻放自己,而不越位,
生命便能夠自由的流動,能從心所欲,卻不離大道。
當我們開始撤除認同,變成觀察者的時候,痛苦之身會繼續運作一段時間,並且千方百計地誘使你再度與它認同。雖然你已經不再藉由認同賦予它能量,它仍然是具有某些動能,就像一個沒有了驅動力的滑輪一樣,還會再跑個幾圈。這個階段裡,它還會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創造一些疼痛和痛苦,不過它很快就會消失。
在這裡,艾克提供了自己實際的操作經驗。
他發現,即便是認同撤除了,
痛苦之身還是會運作一段時間。
就像我們開車,我們不踩油門了,
但車子還是會滑行一段時間才慢慢停下來。
這時要小心一個誘惑:
就是我們會想要去踩煞車,
讓痛苦之身快點停下來。
但一旦我們這樣做,
就是在給予它認同,也就是加油門了。
這裡我們要清楚:
所有的作為,
包括試圖停止、試圖對抗,
都是在踩油門。
一切的發生,
只要不加干擾,
都會趨向止息和消散,
這是萬事萬物的本然,
所以什麼都不用做,
只要保持觀照和覺知就夠了。
停留在臨在裡,停留在意識中。戒備森嚴地守護著你內在的空間。你需要有足夠的臨在,才能直接地觀察痛苦之身,同時感覺它的能量。這一來它再也無法控制你的思考。
開始時,維持覺知或正念,是要加以守護的。
如何守護呢?
小心的警覺自己認同內心小劇場的行為,
不要再度被捲入,
意即謹慎的保持旁觀者的位置。
我建議可以用個方法來幫助自己回到此時此刻:
比如保持覺察自己呼吸的出入。
呼吸永遠屬於此時此刻,
所以覺察呼吸,意味著回到此時此刻的覺知。
當你忘失了這份覺察,
很可能就是你又被頭腦撥放的電影捲進去了。
這是非常有用的指標,不妨試試看。
忘記了覺察怎麼辦?就直接回到覺察就好。
不用懊悔,也不用自責,
糾纏在這裡,反而忘了覺察呼吸,豈不是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