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7745419-1.jpg  

道家靜坐,很多人都對它有興趣,也有許多門派,方法也很多。不過,總不出一個源頭:就是老子的道德經。所以,喜樂來聊聊道德經的一些經文,順便對於道家靜坐心法做一些粗淺的探究。

經云:「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這一段在靜坐上,在講其運心的心法。很多人以為恍惚的解釋就像喝醉酒一樣,很放鬆但意識不清醒的狀況,這個其實是很大的謬誤。甚至有人使用藥物或致幻植物,讓自己的意識不清,宣稱那就是道家中的恍惚境界,這是完全的錯誤。

我們先從「恍」這一字加以解釋,它是「心」然後加上一個「光」所組合而成的,其本意是內心清醒光明的樣子,而不是昏昧不清的狀態。

在成語裡,不也有「恍然大悟」的說法嗎?所以其實「恍」就是內心清醒覺知、活活潑潑的意思。而「惚」則是心中放鬆、無邊無際、自由無礙的意思。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這句話是在說:「道」這個東西,只能在我們當我們處在放鬆卻清醒,無邊無際、卻活活潑潑的境界時才能體會得到。

如果身心太放鬆了,昏昧不清,那就無法體會道的本質;而太過警醒,緊張刻意,就落於形跡,也無法體會無形無象的大道本身。

唯有這兩者達到平衡,放鬆自由又清晰明察,寧靜安詳又活潑不滯,大道才能夠為我們所體會。所以,道家靜坐的第一個心法,就是要常常讓自己的身心保持心在惟恍惟惚的境地中如此才能貼近大道。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這句話是在說,我們在惟恍惟惚狀態裡,體會到在這當中有個「這個」。而「這個」,無形無象、體性空寂,但卻又演化萬物、作用無窮。說它空,卻有作用;說它有,卻無體性,其本質是心物一元的「道」。所以「象」和「物」不是當作現象和物質來解釋喔!

「這個」,在我們靜坐修持的領域裡,可以從兩個面向的解釋:一個是精純的生命能量,就是「先天炁」,另一個解釋就是我們的心性本質。

這個先天炁,不是我們覺得身體裡有個氣感熱熱的跑來跑去,那是後天氣,是落於比較粗鈍、意識造作的氣感,它可以滋養身體健康,但不是道家追求的先天炁。

真正的先天炁發動,身心就會頓時消融,進入與無邊無際虛空光明合一的狀態。而先天炁要發動的最基本條件,就是「惟恍惟惚」,切忌造作,保持內心寂靜無為,才可能發生,不然就算你的氣有多強、能量有多大,先天炁是不會發動的。

而我們的心性,則是那個靈明不昧、常知常在的覺性,此覺性就算我們進入無夢深睡,亦從來不失;無論我們壞事做盡或立功立德立言,創發偉大事業,亦不能增損其一分一毫。只有在我們處於「惟恍惟惚」的境界,我們才有可能對我們的心性有所認識。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窈這個字的意思是深遠,而冥的意思是高大,這兩個字合起來,最貼近比喻就是我們的太空:深遠無盡又廣大無邊。而在這樣的境界中,有一個「精」,這個精可不是精子、物質的精喔!而是那個心物一元的至精至萃的本源。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們處於像太空一樣,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境界裡,萬法本源的精髓便會呈現出來,而這個「精」是真實不虛、確信無誤的。

好了,先講到這邊,下次我們再討論法門的實際的操作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