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images/70/107846/images/20110208133353051.jpg

自我期四原型-孤兒原型()

 

    其實自我四原型的第一個原型是「天真者」。那麼 healer為什麼要把「孤兒」先拿出來講呢?因為healer發現有 許多朋友都困在孤兒原型裡受苦而且為數頗多。

    不成熟的天真者因為會編織夢想來逃避痛苦,所以相對於孤兒,感覺上比較沒有那麼痛苦,比較能自得其樂。基於這個理由,先談孤兒原型。

    孤兒基本上是一種被遺棄、忽視、和被孤立的感受所形成的原型。所以孤兒原型強烈的人,會常有有寂寞和孤獨的感受。孤兒如果無法自我成熟,他就會發展兩種負面方式來對應這種感覺:第一種是退縮和自我孤立,因為在被遺棄的感受裡,他得到一個結論:「我是不好的,所以沒人會喜歡我」、「這世上沒有愛,每個都只愛自己」、「靠別人是沒有用的,沒人會幫你的」。

    所以他更加的孤立自己,把自己包到一個繭裡,不再讓人接觸他的心,深怕被再度遺棄。可是這樣的方式讓他更孤獨、更渴望被愛,但是有人真的要愛他時,他卻不 敢敞開來被愛,然後更加的寂寞和渴望。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裡,漸漸對自己愛與被愛的能力絕望,生命力也漸漸枯萎,或者突然轉成第二種孤兒原型方式:變成無尊 嚴的配合者。

    第二種方式是:變成放棄自我,只配合別人的人,成為一個愛的乞丐。在被遺棄的經驗中,他感覺別人隨時都可能拋棄他,他覺得自己並不可愛,也認為人家願意跟他在一起,是因為他還有利用的價值。為了不被拋棄,他願意做所有的事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即使是失去尊嚴 和侵害到自己的生存,也在所不惜。只要能討好對方,讓對方收留他,他什麼都願意付出。

     這樣的孤兒,非常渴望有人可以依靠,即使得不到任何的尊重也無所謂。在這樣的原型作用之下的人,很容易被邪惡的人所利用,而且身心也容易遭受恣意的踐踏。 但是,孤兒在這樣的經驗中,反而加強了自己「沒人愛」的感覺。如果我們沒有覺察,並發展出成熟的孤兒。那麼,不是變本加厲,用更低姿態的乞求,不然就是轉 成自我孤立的第一型:封閉自己,拒絕愛人和被愛。

    相信healer這樣寫,很多朋友大概看得自己都怵目驚心,尤其在兩性關係上,不管是自己或身邊的朋友,好像處在不成熟孤兒狀態的人滿街都是,而且狀況都蠻嚴重的。

    在家暴的案例中,負面孤兒的原型會運作得特別嚴重,並且會強烈的進入到下一代的潛意識中,然後在下一代裡重複。即使我們在上面所說的是孤兒負面作用比較極端的狀況,但是好像並不是一件陌生的事,也隨處看得到,不是嗎?

    其實我們的孤兒原型在我們的人際互動中,出現的次數極為頻繁:刻意的討好、鄉愿;感覺不被瞭解時的退縮、拒絕溝通、生悶氣、討厭自己......。這些反應,都讓我們像一個受傷的孤兒,不斷的來回擺盪在依賴與孤立的循環中,受苦受難無從脫身。

    那麼,要如何從這樣的循環裡脫身?如何發展出成熟的孤兒原型,能認清和享受自己的單獨,並且也能在不損及自己獨立性的前提下,給予或接受別人的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