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喜樂的碎碎念 (84)
- Apr 13 Mon 2015 21:58
死亡如鏡
- Mar 22 Sun 2015 20:17
禁忌的愛
逛書店是我一個小小的個人嗜好,觸摸紙本的書,總會讓我有一種充實的感覺。雖然現在電子出版慢慢取代了紙本,但老派的我,還是喜歡摸著紙,享受那個觸感。
正逛得開心時,一位網友忽然敲我,我拿起手機看FB私訊:「我不知不覺地愛上了我的同事了,我好痛苦。」
- Jun 24 Tue 2014 09:47
理想和現實的衝突
近來幾天,常常忽然一陣大雨,打亂人的心情和預定好的計畫。原本有多位預定要參加聚會的朋友,因雨或其他事情,打退堂鼓。所以來到我家聚會的人,我格外的相信,他們必然是有心而來。
一位女生,略帶疲憊,也告訴我們他來之前身心都有些超載,但還是來了。過了一段時間,大家聊開了,她也開始坦露心聲。
- Mar 10 Mon 2014 13:19
沉重的父母恩
- Nov 26 Tue 2013 21:16
關於「決定」的疑問之回答
- Nov 24 Sun 2013 10:38
我對於自我追尋的迷惘的看法
- Jul 18 Wed 2012 21:46
莫自欺
才聽聞一位認識20多年的老友,因為大腸癌才接受手術。旋不過幾日,因為有頭痛和意識模糊的症狀,去作檢查,竟證實他的腦部也有腫瘤出現了。他是一位很有愛心的人,一生都在奉獻、承擔,唯一忽略的卻是自己。
當我聽到他的腫瘤已擴散到腦部,心裡非常擔心,因為他禪修多年,目標很清楚,就是了生脫死。而要超越生死,覺知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臨終的一念,非常重要。如果腦部有腫瘤,意識要保持清楚,非常非常的困難。所以我心中不住的祈禱,非常希望他能夠超越這個部分,達成他自己的心願,能在最後一念仍保持清明。
我自問,我是沒能力超越這個的,假使有一天我得了老人癡呆,或得了腦癌,我還能保持覺知嗎?我完全沒自信。清醒時,我都載浮載沉,無法時時清明在躬。更何況夢中、無夢深睡?這些都無法超越,是不可能穿越死亡的幽谷,了生脫死的。
我不禁想,也許我們能口若懸河,也許我們能信手拈來都是智言慧語。但當我無法使用我們的大腦時,這些都到哪裡去了?能抵得住生死嗎?如果想要修行,這絕對是不能不嚴肅去面對的,畢竟死亡是不會聽我們耍嘴皮。
- Jul 11 Wed 2012 21:07
臨在的功夫
- Jul 03 Tue 2012 09:20
修行,很難,也很簡單
- Jan 17 Tue 2012 22:58
什麼是「邪命」(不正當的營生之道)?
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營不如法事而為生活,謂之「邪命」
1. 詐現異相:於世俗之人,詐現奇特之相(辟穀、得道、神通),以求利養。
2. 自說功德:說自己之功德,以求利養。
- Aug 13 Sat 2011 07:20
修行要落到實處,才有意義
- Aug 06 Sat 2011 17:23
鬼打牆問答實錄
乙一直在講台上告訴別人什麼是愛,一切都是愛云云~每個人都是愛
甲很疑惑,不知道乙是真的懂愛,還是在唬爛?所以發問
甲:你說一切都是愛,那你到底是不是就是愛的本身?
乙:我剛剛說的那一堆,如果你懂,你就知道是不是了~
- Apr 11 Mon 2011 15:01
修行問答
問:我覺得我的生活都被瑣事佔滿了,沒辦法空出時間來修行。
答: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修行」對自己而言,代表什麼意思?因為我們對修行的認知,會影響到我們如何統整生活與修行。
- Apr 03 Sun 2011 20:49
關於佛法中「厭離」的意義和對其誤解的澄清
對於南傳佛教或阿含經裡面,常常有「厭離」的說法。很多朋友就以為佛法是消極的排斥世間,逃避世間的宗教。是因為是把「厭離」當作是討厭和離開的意思,所造成的誤解。我就自己的理解,做一點澄清。
厭離的「厭」,我傾向不把它當「討厭」解釋,而是解為「饜」足的「饜」,就是「吃飽了」,「夠了」、「不想再繼續了」的解釋。這裡面沒有嗔念(就是討厭、排斥),反而像是一種瞭解和決定,所以我認為不是討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