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法與內觀(Vipassana) (8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時輪咒牌.jpg


某個網友是佛教徒,他說師父跟他們說,佛教修行就這四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段話不能算錯,但其實大有學問在。

文章標籤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時輪咒牌.jpg



從前,有一個水池,池底有一條很粗大的繩子。因為池水一直被狂風所吹拂,所以起了很大的波浪,水也混濁了。

 

文章標籤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輪咒牌.jpg 

最近喜樂對於佛法上的誤解比較有興趣澄清,所以就多寫一點,對於佛法沒興趣的朋友,就抱歉啦~

有朋友說:『對於「內心的觸動」需至少具備兩個條件:1.有兩個主體以上的「互動」,2.在互動中所產生的「連結」。如果「沒有主體」、「無我」,也不會產生「互動」,更不會有「連結」,那麼如何產生感情?』

因為這裡講到了無我,然後又對於無我的內涵,有一些令人混淆的敘述,所以我想加以澄清。

文章標籤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art of light.jpg 

Healer上一篇對正念觀念的澄清,引來一些迴響。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ite-endless-knot-buddhism-tibet-men_design.png 

正念,在佛教界是常常被使用的名詞。北傳佛教的法師們,常解釋為「正確的心念」,要我們常保自心的念頭是良善的云云。這個解釋其實是錯的。

正念,巴利文:sati,梵文:smṛti,又譯為念根繫念、念住,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修行者將心念固定在某個對象上,專注的觀察它,就稱為念。以正確的方式來修習念,被稱為正念。

所以,正念強調的是念住的方式要正確,而不是念頭的內容要正確。這是很大的混淆,必須加以澄清。

文章標籤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LUE.JPG


有一位網友,在對我表示,一個開悟的人,既然無我了,就不該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這點我是不贊同的。

文章標籤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5793271097_f.jpg



這篇經文可和漢譯本《中阿含經》十六《伽藍經》互相對照。在經中葛拉瑪人其實提出了一個極難解答的問題。因為他們長期接觸各種不同的宗教師,而各宗教師都一致地說只有自己的才對其他的不對,使葛拉瑪人陷於困惑之中。而世尊亦是眾宗教師的其中之一,但他不與其他宗教師那樣一般見識,他的答案不但出人意表,而且還替葛拉瑪人清除了他們長期在心中的困惑,更為他們帶來一個用自己的能力來判別事物這個新方向。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般若佛母咒輪.jpg  

佛陀告訴我們了解正法的人就了解因果的法則。你必須親身去領悟這個真理,這兒有一個能夠讓你實際體驗的方法。

 

走在這條法的道路上,不管你體悟到什麽,你都接受它;以開放的心一步一步地,持續地體驗更深的實相。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ndala_of_vase_ashtamangala_with_syllable_mantra.jpg  
這個標題有佛教專有名詞:「現量」(不是很殘酷的限量喔~)。這對很多朋友來說,應該是很陌生的。

 

現量的意思是,不透過概念、語言、文字的介面,直接接觸事物本身認識的對境。這裡的「現」,是當下、現前、直接的意思。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ite-endless-knot-buddhism-tibet-men_design.png  

在網路上看到對一個佛教徒對戒律的見解,我覺得很有趣。

 

這看法中,認為佛法的目的在於解脫,但如果以為解脫是透過持守戒律換來的,執著於戒律的框架,那反而與解脫背道而馳。所以倡議「自性戒」,只要念 念無住,就是在守戒,對於戒條可以不用那麼在意,只要沒有執著就好了。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在當下   

 

「我最近常想,既然一切都是虛幻,那活著幹嘛?」

一位老修行L小姐,忽然在我們的閒聊裡發出感慨。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滅定業咒輪  

沒事的時候上網看小說,已經是我的嗜好。比起看電視,我還是偏愛看小說這種消遣,感覺比較悠閒自在。

 

看到一半時,FB出現了有人私訊敲我,就打開來看。原來是網友有問題,詢問我的意見。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ndala_of_vase_ashtamangala_with_syllable_mantra.jpg   

在佛法修習上,有一個誤區是一定要弄清楚的,

不然會虛擲時間精力,在不正確的地方用功,

然後在熄滅煩惱上毫無寸進,那就相當可惜了。
 

文章標籤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聖幾何2  

 

因果業報算是在東方社會耳熟能詳的觀念。在台灣,基本上被視之為佛教的專屬教義。

 

但是在民間信仰,又把佛教的因果觀簡化到扭曲的程度,導致很多似是而非的說法出現。我想粗淺地做一點澄清,以區分出佛法中對於業的看法與其他信仰的不同。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般若佛母咒輪.jpg  

感受與正知的重要性

發表人:葛印卡S. N. Goenka

法根除痛苦且給予快樂。是誰給予這種快樂?不是佛陀,而是法;了知身體內的無常,帶來快樂。這也就是為什麼你一定要禪修,並且持續地覺知無常。

-- Sayagyi U Ba Khin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eart of light.jpg  台灣內觀中心http://www.udaya.dhamma.org/

 

最後一天聊天日

 

最後一天,其實除了三個共修時段,以及晚上的開示,其它時間幾乎是空下來,來讓我們講話聊天,分享心得了。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光雲  

 台灣內觀中心http://www.udaya.dhamma.org/

疼痛是一種波動

後來漸漸的功夫上路了,慢慢的身體空白覺知不到的部分,一個一個的顯現出來。有些位置,開始能感受到該部位上,精微的感受,像是輕微的電流,溫溫麻麻的,帶著一定的頻率,接近「嗡」的音頻頻率。

這時候,我心想,我可以對最疼痛的膝蓋和腳踝部分,作深入一點的觀察嗎?於是在感知這些部分的時候,把心念略微收攏集中,向疼痛部位內部看去。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PWTheSevenChakras400.jpg      

台灣內觀中心http://www.udaya.dhamma.org/

實修才能真正深入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在當下 

台灣內觀中心http://www.udaya.dhamma.org/

內觀的進程

第一天到第三天,我們學習觀息法,平伏散亂的心緒,幫助我們產生專注力和定力,這是為接下來的內觀做好準備。這段期間我們持戒、修定,然後開始內觀法門,進入內觀智慧修持的階段。

第四天到第九天是正式學習內觀法門的時間,方式是由頭至腳趾,再由腳趾到頭,有次序的、詳密的、不遺漏的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感知該處身體的感受。每天老師都會以有次第、有順序的方式,慢慢引導我們熟悉這個方法的操作。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93015366486  

台灣內觀中心http://www.udaya.dhamma.org/

緣起

很早之前,就想參加內觀的課程了,因為我一直對於南傳禪修的法要,有著高度的興趣。之前也讀過不少南傳佛教大德的書籍,對於其法要也有大致上的了解。

Hea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